首页 > 养生铜川 > 药王故里
药王山庙会的由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2/20 18:18:10 浏览:
      每年农历二月二,纪念孙思邈的庙会都要在药王山隆重举行,千年不衰。药王山庙会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铜川的一个重要品牌。 

药王山庙会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有关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最早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一书。宋人对前朝祭拜孙思邈多有描述,如宋代李昉等编撰的《太平广记》中即有记载。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刻立的《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记》云:“此皆自古及今乡里耆众所共传也”,“故世以为神仙”,“莫不闻其风而爱戴之”,“所以争相绘塑,以钦事之,而尚未息也”。可见唐时孙思邈在民间已有广泛影响。宋时纪念孙思邈的活动已经形成习俗,并引起皇室的高度重视,宋徽宗尤为尊崇孙思邈,予以加封。刻立于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的《感德军五台山静应庙额敕并加号妙应真人告祠》碑云:“孙真人,其盛德茂功,显闻于世者,朕必秩而祀之”。年年祭祀孙思邈由此形成制度。

  金元时,庙会时间基本确立并初具规模。“兴定二年中春,……适值中和之节,是日,郡人多会于静明观,熙熙然如登春台”(金兴定二年《何仲均题字》)。元承前朝制度,由皇太子祝文,皇后御香致祭,时间均在农历正月、二月。
  明清时,庙会起始时间完全确定下来,更加隆重热烈,并且时间很长,信众更为广泛,对此碑刻多有记载。如“每岁二月二,适逢孙真人寿期,四方男妇,争先谒献”。(明正德八年《重修殿宇记》)。“每岁二月二日,为赛祷之期,然自春徂夏,赍锵帛而走香火者,殆无虚日”(明嘉靖二十三年《重修孙真祈嗣神岩记》)。“于是四方辐辏,不远千里,每岁二月二悉集焉”,“乃作祀神曲五阙(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使道士歌以祀之”。(明嘉靖三十七年《孙真人祀殿记》)。 “二月二日,香火期也。明时,秦人男女,无远近少长,人马丁穰之声昼夜,经月余不绝,即秦晋藩王,闲士大夫,靡不登临而拜”。(顺治十一年《施饭碑记》)。每岁仲春,香火载涂,  芬如错,至有不远千里而来者。(康熙二年《重修耀州五台山宫殿记》)。“秦古北雍境,有真人祠,无感不入,无微不应。全陕之人,每于二月中浣,裹粮跋涉,相率而祷求者千百年于兹矣”。(康熙二十二年《朝山碑记》)。以上碑刻史料是以庙会形式祭祀孙思邈活动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群众约定俗成的习惯祭祀,庙会会期也完全确定下来,清末至民国期间,会期定为十天,即由二月初二起会,初六开始演戏,十一日结束。同时办会形式和祭祀典礼仪程也趋于规范化。一般按照旧例是耀州城内四街轮流办会,二月初一开洞门,初二为正会。庙会期间,四面八方,商贾云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上香烟缭绕,钟磬喧天,人声鼎沸,万头攒动。最后一天为庙会高潮,往往是万人空巷,倾城而出。黄昏时分,花火、“路畔灯”、狮子、龙灯交相辉映,又有多处铁渣花火,倾天而泻,蔚为奇观。晚上唱天明戏,午后开锣,黎明收场,好事者竟彻夜不眠。药王大殿又有自乐班献唱助兴,管弦悠扬,别有情趣。
Copyrights © 2015 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专题数据库
陕ICP备00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