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第四节 足部全息疗法     
字体 [大]    [中]   [小]

一、简介
 足部全息疗法是运用按摩手法刺激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以达到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效果的一种全息按摩疗法。
 人类的脚掌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指挥中枢(人脑)和各个内脏器官相连接。由于双脚是处在人体最远离中枢神经的部位,从信息传递的途径来说是由脚传到脊髓再传到大脑,而脊髓又与各个脏腑器官相连接,因此脚上存在着各脏腑器官的许多信息,脚所受的刺激也会传送到各脏腑器官。又由于双脚是处于最远离心脏的部位,很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加上地心引力的影响,一些从身体各部位带来的有害物质很可能在这里沉积下来。因此,在人的足部可以找到与身体各器官相对应的敏感位置。当人体某部发生疾患时,在这些敏感位置上可能出现压痛、酸楚、麻痹、肿胀硬结、淤血、变形等异常现象,易被人所感知。由原始的、感性的、偶然的发现,经过千万年的多次反复验证,人类终于逐渐认识到其中的规律性,即这些敏感位置与各部分器官的相互关系: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时,在相对应的敏感位置(或区域)上将出现某种异常现象,而当刺激这些敏感位置(或区域)时,疾患也将得到缓解或痊愈。刺激这些敏感位置(或区域)的方法,最简便、最原始的便是用手去按压、揉搓或者用脚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树根上踩踏,以取得治病的效果。
 二、反射区
 (一)概述
 把双足并拢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个屈腿盘坐的人形(图1-4-1)。足背是人形的正面。人体各部位和器官在对应区的位置,是与人体内实际位置的上下、左右、前后顺序排列相一致的。足[XCHAR[R200810487_TM_3f2eec]] 趾相当于头部,所以大脑、小脑、垂体的反射区都在[XCHAR[R200810487_TM_3f3063]] 趾上。五个足趾端都有额窦的反射区。[XCHAR[R200810487_TM_3f2f0b]] 趾根部相当于人的颈部。足跟部分相当于臀部(盆腔)。生殖器官的反射区就在足跟部。如是把人从鼻尖到肚脐画一条中线,这条线把人分成左右两半,脊柱居中,故占据足内侧。从前到后是颈、胸、腰、骶和尾骨。上下颌、鼻、气管、膀胱、子宫、尿道、肛门等都是中央器官,也在足内侧,人的心和脾在左侧,故反射区也在左足。肝脏和胆囊的反射区在右足。胃、胰、十二指肠在足底内侧。小肠、大肠反射区双足都有。凡是成双的脏腑器官如肺、肾脏、卵巢、睾丸、眼和耳等,在双足上是对称的,但是头部相应器官的反射区都在对侧,如左眼、左鼻的反射区在右脚。因足背是人的正面,所以面部的反射区都分布在[XCHAR[R200810487_TM_3f2f0b]]趾或其余四趾的背面。人体胸部反射区在左右足背占据较大的位置,在足底位于脚掌的前部。

图1-4-1


 从脚的侧面看相当于一个人的侧位像。大[XCHAR[R200810487_TM_3f2f0b]]趾相当于头部,[XCHAR[R200810487_TM_3f2f0b]]趾背侧为面部,[XCHAR[R200810487_TM_3f3036]] 趾跖面(掌面)为头后部,[XCHAR[R200810487_TM_3f2fa0]] 趾根部相当于颈,向下依次是胸、腰、骶、臀等部位。踝关节相当于髋关节等。对人体来说,头部的方向为上,脚的方向为下。对脚部来说,脚背为上,脚底为下;脚趾为前,足跟为后;[XCHAR[R200810487_TM_3f30b0]] 趾一侧为内,小趾一侧为外。
 (二)反射区
 1.足底(图1-4-2,图1-4-3)

图1-4-2

图1-4-3


 (1)肾上腺:双脚掌第二、第三跖骨颈之间,足底部“人”字形交叉点后方凹陷处。主治心律不齐、昏厥、炎症、过敏、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2)腹腔神经丛:在肾反射区的周围,呈环形。主治神经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气闷、烦躁等。
 (3)肾:双脚掌第二、第三跖骨近二分之一处,位于脚掌“人”字形交叉后方凹陷处向足跟延长约1寸处。主治各种肾脏疾患,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泌尿系感染、高血压、水肿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4)输尿管:肾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间呈弧形连线。主治输尿管结石、肾积水、排尿困难和尿毒症等。
 (5)膀胱:双脚底内侧舟骨下方稍突起处。主治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结石等。
 (6)尿道:跟骨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上后方延伸至距骨与跟骨之间,长约1寸。主治泌尿系感染,尤其对尿道炎、阴道炎、膀胱炎效果更加明显。
 (7)额窦: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0e8]] 趾尖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在右脚上。主治头痛、头晕、失眠、鼻窦炎、发烧及眼病、鼻病、脑震荡和脑卒中等。
 (8)三叉神经: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04]] 趾末节外侧上中段,在小脑反射区上前方,右侧三叉神经的反射区在左脚上。主治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及神经痛、腮腺炎、耳病、鼻咽癌和面颊部疾患等。
 (9)小脑和脑干: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 趾趾腹外侧下四分之一处,左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下。主治头痛、失眠、高血压、脑震荡、脑肿瘤、共济失调、小儿多动症和脑干损伤等。
 (10)颈项: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根部横纹处,敏感点在跖面外侧。主治落枕、颈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软组织损伤、高血压和颈椎综合征等。
 (11)鼻: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第二趾骨内侧凹陷处。右鼻反射区在左脚。主治鼻阻、鼻炎、鼻出血、鼻窦炎等鼻部及上呼吸道疾患等。
 (12)大脑: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末节掌面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上。主治头痛、头晕、头重、失眠、高血压、脑卒中、视觉受损和脑血栓等。
 (13)垂体: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趾腹正中央,在脑部反射区深部。主治内分泌失调、小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征和肥胖症等。
 (14)食道和气管:双脚从第一跖骨头垂直向下至胃的带状区。主治食道疾患,如食道炎、饭后食物反流、食道憩室以及“梅核气”。
 (15)甲状旁腺: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线外侧偏趾端处。主治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缺钙症状,如筋骨酸痛、抽筋、手足痉挛、指甲脆、白内障、并可用于癫痫发作的急救等。
 (16)甲状腺:双足底第一跖骨的跖骨颈内侧桡至第一、第二近节趾骨间。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分泌不足、失眠、心悸、情绪不稳、减肥等。
 (17)2~5趾额窦:双脚第二~第五趾趾腹顶端。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趾端。主治头痛、头晕、失眠、眼部疲劳、鼻窦炎等。
 (18)眼:双脚第二、第三趾根部的下面和侧面,趾根两侧偏下处为敏感点。右眼反射区在左脚上。主治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及眼底出血等。
 (19)耳:双脚第四、第五趾双侧、掌面和根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上。第五趾骨外侧敏感点位于趾根下方,其他三点在趾根侧面和跖面交界处。主治各种耳病(耳鸣、耳聋、重听)和鼻咽癌。
 (20)斜方肌:双足底,在眼、耳反射区后方,呈一条横带状。斜方肌反射区在同侧脚上。主治颈肩酸痛、手无力、手酸麻、落枕等。
 (21)肺和支气管:双脚斜方肌反射区后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横形带状到脚底外侧的肩反射区处。肺反射区在同侧脚上,支气管在肺区外下和与第三趾相对处。主治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
 (22)心:左脚掌第四、第五跖骨头颈间,肺反射区后方,一部分被肺反射区遮盖主治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恢复期、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脏功能不全及循环系统疾病等。
 (23)脾:左脚掌第四、第五跖骨间近基底部,心下方。主治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烧、炎症、皮肤病、增强免疫能力和抗癌能力。
 (24)肝:右脚掌第四、第五趾骨上半部,前方与肺反射区重叠一部分。主治肝硬化、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25)胆囊:右脚掌第三、第四跖骨上部,肝脏反射区内缘。主治胆囊疾患,如胆结石、黄疸病、胆囊炎及其他肝胆管疾患等。
 (26)胃: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下方,即第一跖骨体前中部。主治恶心、呕吐、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和胃下垂等。
 (27)胰:双脚掌第一跖骨体中下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主治糖尿病、胰腺炎等。
 (28)十二指肠:在胰反射区后方即双脚掌第—跖骨基底段。主治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
 (29)小肠:双脚掌中凹陷区域,被大肠反射区包围。主治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胃肠炎等。
 (30)盲肠和阑尾:位于右脚掌跟骨前线靠外侧,在升结肠后端。主治腹胀、盲肠和阑尾炎等。
 (31)回盲瓣:右脚盲肠反射区前方。主治增强回盲瓣的功能,消化吸收障碍性疾病及其他回盲部疾患等。
 (32)升结肠:右脚掌小肠反射区与脚外侧缘四、五跖骨间纵行的带状区域。与左脚降结肠反射区相对应的位置。主治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
 (33)横结肠:位于双脚掌中间,横越脚掌成一带状区。主治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
 (34)降结肠:左脚掌中部,前接横结肠外侧端沿脚外侧四、五跖骨间,成竖条状。主治便秘、腹泻、腹痛、肠炎等。
 (35)乙状结肠和直肠:左脚掌跟骨前缘成一横带状。主治乙状结肠及直肠疾患,如炎症、息肉、腹泻和便秘等。
 (36)肛门:肛门位于人体正中线上,其反射区在双脚掌跟骨前线,左足肛门反射区与直肠末端相接,相邻于膀胱区,在其后方。右足反射区也在膀胱区后方。主治痔疮、肛瘘等肛周疾病。
 (37)生殖器:双脚跟部中央处。主治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38)失眠点:在生殖腺反射区上方。主治治疗失眠症。
 2.足内侧(图1-4-4)

图1-4-4


 (1)颈椎: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近节趾骨内侧及其四周。主治落枕、颈项强硬酸痛、颈椎骨质增生以及因颈椎病引起的手麻、臂痛等。
 (2)胸椎:双脚弓前段,沿第一跖骨内下缘。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内脏病症等。
 (3)腰椎:双足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主治腰背酸痛、腰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脏器病等。
 (4)骶椎:双脚弓内缘后方(距骨后方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内尾骨反射区。主治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骶髂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疾患等。
 (5)内尾骨:双脚跟部的脚掌内侧缘,沿跟结节向后上至跟腱下端呈带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6)前列腺或子宫:双足跟内侧、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主治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尿频、排尿困难、尿血和尿道疼痛。女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和其他子宫疾患。
 (7)内肋骨:双脚横膈膜反射区后方第一楔骨与舟骨间的凹陷处。主治肋骨的各种病变、胸闷、岔气、肋膜炎和肾脏疾患等。
 (8)腹股沟:内踝内前上方的凹陷处。主治疝气、性功能障碍等。
 (9)下身淋巴腺:双内踝前下方(距骨、舟骨间)的凹陷处。主治各种炎症、水肿、发烧、囊肿、肌瘤、蜂窝织炎、增强免疫和抗癌能力等。
 (10)髋关节:双脚内踝下方和后方。主治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11)直肠和肛门:胫骨内侧后方与跟腱间的凹陷中。从踝后缘向上延伸至四横指的一带状区域。主治便秘、痔疮、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病症。
 (12)内侧坐骨神经: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沿胫骨内后缘上行至胫骨内踝下方的凹陷处为止。主治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糖尿病等。
 3.足外侧(图1-4-5)

图1-4-5


 (1)肩关节:双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主治肩周炎、手臂无力、肩臂酸痛和手麻等。
 (2)肘关节:双脚第五跖骨与凹陷楔骨之关节突起前后两侧。主治肘关节受伤、酸痛、肘关节炎和网球肘等。
 (3)膝关节:双脚掌外侧骰骨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即外踝垂直线与足底交界处。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处伤和增生性膝关节炎等。
 (4)外尾骨:双脚外侧沿跟骨结节后方外侧的一带状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尾骨损伤和盆腔疾患等。
 (5)生殖腺(卵巢或睾丸):双脚外踝后下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的位置相对称),睾丸、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主治性功能低下、乳腺发育不良、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
 (6)肩胛部:双足背第四、第五跖骨与楔骨间,呈一带状区域。主治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等。
 (7)外肋骨:在外侧楔骨、骰骨与舟骨头间的触之凹陷处。主治胸闷、肋膜炎、肩胛酸痛、肩关节障碍、举手与躯干转动困难等。
 (8)上身淋巴腺:外踝骨前,距舟骨间下方凹陷处。主治各种炎症、发烧、蜂窝织炎、过敏、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增强抗癌能力等。
 (9)髋关节:双脚外踝下方和外缘的骨缝中。主治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和腰背痛等。
 (10)下腹部:双腿腓骨后缘,与内侧的直肠和肛门反射区相对应。主治用于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及其他下腹部疾患等。
 (11)外侧坐骨神经:双小腿外侧腓骨后缘处,自外踝关节外后方,向上至腓骨小头后下方。主治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膝关节痛和小腿部病痛等。
 4.足背(图1-4-6)

图1-4-6


 (1)上颌:双足[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趾间关节横纹远方横带状区域。主治牙痛、上颌感染、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
 (2)下颌:双足[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趾间关节横纹近侧成带状区域。主治牙痛、下颌发炎、咽部感染等。
 (3)扁桃腺:双脚[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第一趾骨背面,伸肌腱两侧。主治感冒、扁桃体炎及咽部肿胀、化脓等。
 (4)咽喉:双足胸部淋巴腺反射区内之前方,靠[XCHAR[R200810487_TM_3f3116]]趾侧。主治喉痛、感冒、声音嘶哑、喉炎、咳嗽等。
 (5)胸部淋巴腺:双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间区域。主治各种炎症、癌症、肿瘤、胸痛和需提高免疫力的疾病。
 (6)气管:双足胸部淋巴腺区内之后方,第一跖骨外缘。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等。
 (7)内耳迷路(前庭器官):双足背第四、第五跖骨头颈间。主治头晕、眼花、晕车、晕船、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平衡失调和昏迷等。
 (8)胸部(乳房):双足背相当于第二~第四跖骨背侧形成的片状区域。主治胸闷、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和食道疾患。
 (9)横膈膜:双足背跖骨、楔骨关节处,横跨脚背左右侧的一个带状区域。主治打呃、恶心、腹痛、胸痛、胸闷和梅核气等。
 (10)上、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脚外踝关节前下方凹陷处;下身淋巴腺位于内踝关节前下方凹陷中。主治各种炎症、发烧、囊肿、踝部肿胀、抗体缺乏和癌症等。
 (11)解溪:两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间。主治踝扭伤、足下垂、头痛、肾炎、肠炎、癫痫、眼、肺及支气管炎等疾患。
 三、适应证
 (1)对神经官能症(包括丘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各脏器功能紊乱)和各种神经痛有明显疗效。这是因为足部按摩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平衡有调节作用,对痛觉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2)对慢性胃肠道疾病和小儿厌食、小儿消化不良有明显疗效。足部按摩疗法对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对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有明显疗效。因为足部按摩疗法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有较好的调整作用,明显提高了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了类似应用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的松)的作用。
 (4)对各种炎症,如乳腺炎、淋巴结及淋巴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气管炎等有明显疗效,说明足部按摩疗法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对下肢静脉脉管炎、淤积性皮炎有明显疗效,表明足部按摩对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禁忌证
 (1)各种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脑出血、子宫出血、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内脏出血等。
 (2)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肝、脾、肾衰竭。
 (3)妇女经期和妊娠期。
 (4)一些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穿孔、骨折、关节脱位等。
 (5)各种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流脑、乙脑、伤寒及各种性病等。
 (6)各种中毒,如煤气、药物、食物中毒及毒蛇、狂犬咬伤等。
 (7)各种严重精神病患者。
 上述病症病情急迫、严重,不可贻误急救时机,必须立即去医院救治。足部全息疗法在此时显然不宜使用,但可在康复期间做辅助治疗。
 五、注意事项
 (1)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可做足部按摩。
 (2)足部按摩前后,施受双方需饮水300~500毫升温开水。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及儿童、老人按摩前后饮水不要超过150毫升。
 (3)女性在怀孕、月经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但对月经不调、痛经者按摩时,力度要轻。
 (4)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不宜做足部按摩。
 (5)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接受足部按摩不应停药。
 (6)对于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患者,按摩力度要轻,双足按摩不能超过10分钟。
 (7)足部按摩师操作结束后,需用热水洗手。

字数:6581

王富春 主编.百病全息按摩疗法图解.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第27-34页.
收录词条数: 98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