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第二节 耳部全息疗法     
字体 [大]    [中]   [小]

一、简介
 耳部全息疗法是指根据耳郭上的阳性反应点所反映出来的人体疾病的信息来进行诊断治疗的简称。这种信息既可反映在疾病发生的部位,又可反映以往发生的病变,同时有些反应点还可预示将要发生的病症。这些阳性反应主要是在当人体发生生理、病理变化时,相关的反射区会出现皮肤色泽、形态的变化以及痛阈下降和皮肤电阻下降等特异性变化。
 耳部是耳郭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可以反应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状态,可理解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耳郭皮肤不仅是全身体表的一部分,而且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独特的局部反映整体全息的微观世界。耳部全息按摩疗法古今医书也记载很多,如古人有“以手按耳轮,不拘遍数,补其肾气,以防聋职”。耳郭按摩是以按、摩、捏、搓、揉、掐、点、提、拉等手法作用于耳部特定的反射区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法。此法综合了耳穴、气功、按摩三者为一体,能激发经穴效应,以气功调神(心)、调身和调息,在意识主导下进行按摩,通过经络、神经、体液、淋巴等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和调理体内免疫机能,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反射区
 耳郭就像一个头朝下、臀向上的倒缩在母体子宫中的“胎儿缩影”(图1-2-1)。其分布规律是头面部相对应全息穴区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对应的全息穴区在耳舟;与躯干或下肢相对应的全息穴区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艇与耳甲腔;消化系统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图1-2-1


 1.耳垂部 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9个区,从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线最低点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等线,于上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上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1区、2区、3区;中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4区、5区、6区;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7区、8区、9区(图1-2-2)。

图1-2-2


 (1)牙:位于1区中央。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
 (2)升压点:在屏间切迹下方。主治低血压、虚脱等。
 (3)上颌:耳垂3区上部横线中央。主治上牙痛上颌关节痛。触诊凹陷则为缺齿,压痛则为牙痛。
 (4)下颌:在耳垂3区中央。主治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5)舌:在耳垂2区中点。主治舌炎、口腔溃疡诊断舌部疾病。
 (6)垂前(神经衰弱点):在耳垂4区中央。主治失眠。
 (7)上颚:在2区上线中内1/3交界处。主治口腔疾患。
 (8)下颚:在2区外线下1/4与上3/4交界处。主治口腔疾患、压痛明显为三叉神经痛。
 (9)眼:耳垂5区中央。主治急性结膜炎、近视等眼病。
 (10)内耳:在6区中央。主治耳聋、耳鸣、失眠、眩晕。
 (11)扁桃体:在8区中央。主治扁桃体炎。
 (12)面颊区:耳垂3区、5区、6区交界线周围。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痤疮等面部疾病。
 (13)冠心沟:自屏间切迹向下至扁桃体。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14)耳鸣沟:自屏间切迹外侧至外耳。主治耳聋、耳鸣。
 (15)肿瘤特异区Ⅰ:在耳轮尾至耳垂8区之间弧形条状区域。主治用于诊断肿瘤。
 2.对耳屏部 相当于人体的头和脑部(图1-2-3)。

图1-2-3


 (1)腮腺:对耳屏尖部。主治腮腺炎、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
 (2)平喘穴:腮腺穴外下0.2厘米处。主治咳喘、遗尿。
 (3)颞:对耳屏外侧下缘中点。主治偏头痛、耳聋、耳鸣、近视。
 (4)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主治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
 (5)顶:枕穴直下0.2厘米处。主治头顶痛。
 (6)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下方。主治止咳、头晕、头痛、癫痫。
 (7)缘中(脑点):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主治遗尿、崩漏、月经不调、阳痿。
 (8)脑: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哮喘、疼痛性疾病。
 (9)晕区: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缘中、脑干之间。主治头晕、条索、凹陷、红晕提示头晕。
 (10)神经衰弱区:颈椎与枕顶穴之间。主治神经衰弱。
 (11)睾丸(卵巢):对耳屏内侧前下方。腮腺穴向下0.2厘米处。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头痛。阳性反应多提示睾丸病变,如伴有盆腔、肾、内分泌反应阳性提示阳痿。
 (12)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嗜睡、水肿、内分泌紊乱。
 (13)兴奋点:睾丸与丘脑之间。主治嗜睡、遗尿、阳痿、肥胖病。
 (14)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可协助诊断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
 3.轮屏切迹 该部分相当于人体脑干(图1-2-4)。
 (1)脑干:在轮屏切迹处。主治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支气管炎、发热、癫痫。
 (2)喉牙:轮屏切迹外下,脑干穴下2毫米处。主治喉部疾病、牙痛。
 4.耳屏部 相当于人体咽喉、内鼻、肾上腺(图1-2-4)。

图1-2-4


 (1)屏尖:耳屏外侧面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主治炎症、疼痛性疾病。
 (2)肾上腺:在耳屏侧面下1/2隆起的中点。主治低血压、无脉症、咳嗽、感冒、乳腺炎。
 (3)外鼻:耳屏外侧面与屏尖、肾上腺呈等边三角形。主治鼻炎。
 (4)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主治肥胖症、甲亢。
 (5)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主治糖尿病、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症。
 (6)心脏点:渴点、外耳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病。该穴和皮质下均呈阳性反应则提示心动过速。
 (7)咽喉:耳屏内面上1/2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8)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中点。主治鼻炎、感冒。
 (9)外耳:在屏上切迹前凹陷中。主治眩晕、耳聋、耳鸣。
 5.对耳轮 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图1-2-4)。
 (1)脊柱:从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下、上脚分叉处。共分5份,自上而下依次为:上1/5骶椎,上2/5为腰椎,下2/5及中3/5处为胸椎,下1/5为颈椎。主治相应部位疾病,亦可诊断相应部位疾病。
 (2)尾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外缘。主治骶椎痛等。
 (3)颈:颈椎内侧缘,近耳甲腔缘。主治落枕、颈部扭伤、单纯性甲状腺肿。
 (4)胸:胸椎内侧缘、近耳甲腔缘。主治胸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
 (5)腹:腰骶椎内侧缘、近耳腔缘。主治腹痛、腹泻等腹部疾病及消化系统、妇科疾病。
 (6)腹外:骶椎外侧。主治肠炎、肠梗阻、痛经。
 (7)热穴:尾椎与腹连线中点。主治发热、血栓性脉管炎、静脉炎。
 (8)乳腺:胸与胸椎连线中点为对侧乳腺;胸椎与肋胁连线中点为同侧乳腺。主治乳腺炎、乳腺增生、少乳。
 (9)肋胁:胸椎外侧缘近耳舟处。主治胸肋部扭挫伤、带状疱疹。
 6.对耳轮下脚 相当于人体臀部(图1-2-5)。

图1-2-5


 (1)臀:对耳轮下脚外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
 (2)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中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
 (3)交感:对耳轮下脚内1/3的内上方。主治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哮喘、痛经等。
 7.对耳轮上脚 相当于人体下肢部。
 (1)趾: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主治足趾麻木疼痛。
 (2)跟: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主治跟部疾病。触及条索诊断跟骨骨质增生。
 (3)膝关节:对耳轮上脚中点。主治关节炎、膝关节扭伤、膝关节痛。
 (4)踝关节:跟与膝关节连线中点。主治踝关节扭伤。
 (5)髋关节: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中点。主治髋关节疾患。
 (6)膝: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外缘。主治膝关节炎。呈阳性反应可诊断为良性关节痛、软组织损伤。
 (7)腓肠肌点:趾、膝连线中点。主治腓肠肌痉挛。
 (8)股四头肌:在膝关节与髋关节之间。主治股部疼痛。
 (9)股外侧:股四头肌上侧缘。主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10)股内侧:髋关节与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内侧连线中点。主治股内侧疼痛。
 8.耳舟 相当于人体上肢(图1-2-6)。
 (1)指:耳舟顶部,耳轮结节上方。主治指关节疾病。
 (2)腕:在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主治腕关节肿痛、扭伤。
 (3)肘:腕与肩穴之间。主治肘关节扭伤、网球肘、风湿性关节炎等。
 (4)肩: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肩痹、肩周炎等。
 (5)肩关节:肩与屏上切迹之间。主治肩周炎、关节扭伤。可诊断肩关节周围炎。
 (6)锁骨: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与心穴平行。主治肩周炎、颈肩部疼痛、无脉症等。
 (7)风溪(荨麻疹点):指腕两穴内缘。又称过敏区。主治过敏性疾病。可诊断过敏性疾病。
 (8)肾炎点:肩关节、锁骨外缘中点。主治肾炎。结合内分泌、肾区诊断肾炎。
 (9)风湿线:指、锁骨两穴连线。主治风湿性疾患。
 9.三角窝区 相当于人体内生殖器(图1-2-6)。

图1-2-6


 (1)降压点(角窝上):三角窝的前上角。主治高血压。诊断高血压、低血压。
 (2)盆腔: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内缘。主治盆腔炎、前列腺炎、下肢部疼痛。若红润充血、电测阳性则提示盆腔炎。
 (3)神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疾患。可诊断神经衰弱及疼痛性疾病,是止痛要穴。
 (4)肝炎穴: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肝胆疾患。如肝、肝炎穴呈阳性反应则揭示肝功能异常;若胆、胆道、肝炎穴呈阳性反性应则揭示胆或胆道疾病;肝炎点呈阳性反应,提示既往有肝功能异常病史。
 (5)内生殖器点:三角窝凹陷处前缘。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减退等。如盆腔、前列腺、内生殖器区呈阳性,则提示前列腺炎。
 (6)附件炎点:内生殖器点与盆腔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附件炎、痛经。若此区呈阳性反应,提示附件炎,未婚女性多为痛经,男性为前列腺炎。
 (7)股关穴:与臀、坐骨神经穴呈等边三角形的对耳轮下脚的上缘。主治下肢疼痛。
 (8)便秘点:与坐骨神经、交感呈等边三角形的对耳轮下脚上缘处。主治便秘。
 10.耳轮脚周围部 相当于人体消化道(图1-2-7)。
 (1)口: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主治口腔溃疡、舌炎、牙周炎、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失眠等。可诊断口腔疾患。
 (2)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主治食道炎、梅核气、呼吸不畅、恶心、呕吐。强阳性伴触痛提示食道肿物。
 (3)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主治恶心、呕吐、胸痛。阳性反应多为恶心、呕吐。贲门、肿瘤I区呈强阳性提示贲门癌。
 (4)胃:耳轮脚消失处。主治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等。诊断胃部疾病。
 (5)十二指肠:耳轮脚上方外1/3处。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溃疡病的参考穴。
 (6)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口舌生疮。
 (7)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主治痢疾、泄泻、便秘、咽痛等。可诊断腹泻、便秘。
 (8)阑尾穴:大、小肠穴之间。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诊断阑尾炎。
 11.耳甲艇 相当于人体的腹腔(图1-2-7)。

图1-2-7


 (1)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肾炎、腰膝酸软、神经衰弱、耳鸣、眼疾、浮肿。肾、内分泌、肾炎点呈阳性反应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尿道阳性反应则提示肾盂肾炎。
 (2)前列腺:耳甲艇内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
 (3)输尿管: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诊断泌尿系疾病。
 (4)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内1/3处交界处。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腰腿痛。
 (5)肝:耳甲艇外下方。主治眩晕、眼疾、肋痛、痛经。呈阳性反应揭示肝病或肝肿大。
 (6)胰胆:肝、肾两穴之间。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
 (7)艇中:耳甲艇中央。主治脐周疼痛。
 (8)胆道:胆与十二指肠两穴之间。主治胆道结石。
 (9)胰腺点:胰胆与十二指肠之间。主治胰腺炎。
 (10)肝肿大区:在肋缘下内侧、胃外侧和脾肿大区处。主治肝肿大。
 (11)腹胀区:在肾、十二指肠、输尿管、大肠等处。主治腹胀。
 12.耳甲腔 相当于人体胸腔(图1-2-8)。

图1-2-8


 (1)心:耳甲腔中心凹陷部。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惊风。如有水肿、凹陷、条索状或片状隆起提示冠心病。
 (2)肺:心区的上、下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水肿等。肺、内鼻、咽喉呈阳性提示感冒;肺、支气管平喘穴、过敏区呈阳性反应揭示哮喘。
 (3)气管:口、心穴之间。主治咳喘、急慢性咽炎。诊断咽炎、支气管炎参考穴。
 (4)支气管:气管与肺的中点。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5)脾:耳甲腔外上方,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主治腹胀、腹泻、胃病、崩漏、血液病、水肿。
 (6)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耳屏下1/2连线中点。主治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
 (7)脾肿大区:脾穴、胃穴及连线与耳轮内缘组成的区域。主治诊断脾脏肿大参考区。
 13.屏间切迹 相当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图1-2-8)。
 (1)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厘米处。主治泌尿、生殖、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
 (2)目1:屏间切迹前下方。主治青光眼、近视。
 (3)目2:屏间切迹后下方。主治屈光不正、外眼炎症。
 (4)升压点:屏间切迹外下方。主治低血压。
 (5)卵巢: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主治不孕症。
 14.耳轮及耳轮脚 相当于人体膈肌及相应部位(图1-2-8)。
 (1)耳尖:耳轮顶端。主治发热、头晕、高血压、眼疾。
 (2)外生殖器:与对耳轮下脚相平的耳轮处。主治阳痿、外生殖器炎症、会阴部皮肤病。诊断外生殖器疾病参考穴。
 (3)尿道:平行于对耳轮下脚的下缘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遗尿。诊断泌尿系感染。
 (4)直肠下段:与大肠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便秘、痢疾、痔疮,伴大肠充血、红晕多为肠炎、腹泻。
 (5)肝阳:耳轮结节处。主治慢性肝炎、高血压。
 (6)轮1~轮6:自耳轮结节至耳垂中点下缘分成5分点6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6。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7)耳中(支点):耳轮脚下缘中点处。主治肝胆、胃肠疾病。
 (8)膈:在耳轮脚部。主治膈肌痉挛、黄疸、消化不良、皮肤瘙痒。
 (9)肿瘤特异区Ⅱ:在耳轮的外上方,耳轮结节上下缘。主治肿瘤诊断参考穴。
 15.耳背(图1-2-9)

图1-2-9


 (1)上耳根:在耳根最上缘。主治头痛、腹痛、哮喘。
 (2)降压沟:耳郭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主治高血压。
 (3)上耳背:在耳背上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腹痛、腹胀、坐骨神经痛。
 (4)中耳背:在上、下耳背之间最高处。主治皮肤病、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5)下耳背:在耳背下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背痛、哮喘。
 (6)耳迷根:在耳背与乳突交界处耳根部。主治胃痛、咽喉肿痛。
 (7)下耳根: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主治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8)耳背心:耳背上部。主治心悸、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
 (9)耳背肝:耳背中部外侧。主治胆囊炎、胆结石、肋胁痛、肝区痛。
 (10)耳背脾:耳背中部。主治胃炎、胃溃疡、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11)耳背肺:耳背中部内侧。主治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皮肤瘙痒症。
 (12)耳背肾:耳背下部。主治各种头痛、头晕、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忧郁症、神经官能症。
 三、适应证
 1.各种疼痛性疾病 这是耳部全息疗法的最大特点。对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骨折等,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炎症性疼痛如乳腺炎、脉管炎、静脉炎等,肿瘤性疼痛等均有明显疗效。
 2.各种炎症性疾病 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电光性眼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睾丸炎、膀胱炎、附件炎及各种脓肿、痈疽、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部全息治疗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变态反应性胶原组织疾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红斑狼疮、风湿热、药物疹、血清病、荨麻疹等。耳全息治疗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故具有消炎脱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4.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病、绝经期综合征、尿崩症、垂体瘤等。耳部全息治疗有调节及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之用。
 5.功能紊乱性疾病 眩晕综合征、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腹肌痉挛、面肌抽搐、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遗尿、内分泌紊乱等。实践证明,耳部全息治疗具有调节神经兴奋与抑制失衡的功能,建立新的平衡,促使病症的缓和或痊愈。
 6.部分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猩红热、疟疾、肺结核、菌痢、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青年扁平疣等,耳部全息治疗有镇静退热、解痉止痛等作用,恢复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7.各种慢性疾病 腿痛、颈椎痛、肩周炎、腹胀、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肢体麻木等,有时耳部全息治疗具有某些药物所不及的效果。
 8.其他 除治疗上述诸病外,还可用于竞技综合征、小儿多动症、预防输液反应、晕车、晕船、感冒,还有排石、催产、催乳、预防食物中毒、解酒、解毒等功效,还可还用于戒毒、戒烟、减肥、美容,促进保健。
 临床上由于耳部全息治疗的适应证广泛,所以治疗许多疾病时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四、禁忌证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强刺激手法,如掐法、拉法等。
 (2)严重器质性病变不宜强刺激,如贫血、血友病,但可采用捏、按等轻手法。
 (3)孕妇和月经期不宜强刺激,如妇女怀孕40天至3个月不宜强刺激,5个月后可轻刺激,不宜施术于子宫、腹、卵巢、内分泌等穴;若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禁用;月经期慎用。
 (4)外耳有严重炎症,如耳郭有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不应做按摩治疗。
 五、注意事项
 (1)按摩穴位力求位置准确,以确保疗效。对慢性病必须坚持每天按摩1~2次,方能收效。
 (2)保持耳部清洁:按摩前应注意认真清洗耳部,保证治疗施术过程中的清洁,防止耳部感染。
 (3)按摩时压力适中,防止压破耳郭皮肤引起感染。如由于手法过重引起耳部皮肤溃破者,局部涂搽2%碘酒或紫外线照射,重者用抗生素治疗等,还可配合灸法。
 (4)注意少部分患者耳部比较敏感,如果在按摩时出现皮疹、皮丘、耳部红肿等应停止治疗,用冰袋冷敷数分钟。
 (5)对于年老体弱、精神紧张、严重贫血或大病后不宜用过强手法。遇到晕厥者应即刻停止治疗平卧休息。

字数:7635

王富春 主编.百病全息按摩疗法图解.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第13-22页.
收录词条数: 98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