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第一节 面部全息疗法     
字体 [大]    [中]   [小]

一、简介
 面部全息疗法是刺激面部的全息穴位,通过全息反射、经络传导,以调整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面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上部为额头,中部为颧骨,两旁为颊。人体五官分布于面部。面部肌肉有发达的表情肌、咀嚼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其间,使面部对外界环境和内环境的刺激更敏感,这样通过刺激面部的全息反射区,就可以达到治疗全身脏腑器官、组织疾病的作用。
 二、反射区
 面部全息反射区包括正中7个单区和其他部位17对双区(图1-1-1、图1-1-2)。

图1-1-1

图1-1-2


 1.首面区 位于额正中点。主治输尿管结石、肾积水、排尿困难和毒血症等。
 2.肺区 两眉内端连线中点。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3.咽喉区 位于首面区、肺区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咳嗽等。
 4.心区 位于鼻梁上,两侧目内眦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疾患、心绞痛、心肌缺血等。
 5.肝区 心区之下,两颧之间,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主治黄疸、眩晕、胁痛、胆囊炎等。
 6.脾区 位于鼻尖处。主治食少、纳呆、泄泻、水肿、痰饮等。
 7.膀胱区、子宫区 人中沟中点。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癃闭、淋证等。
 8.胆区(双) 肝区两旁。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恶心、呕吐、失眠等。
 9.胃区(双) 脾区两旁,胆区之下,当鼻翼中央处。主治胃痛、呃逆、呕吐等。
 10.膺乳区(双) 位于心区与目内眦连线之中点。主治乳汁缺少、乳腺增生、胸闷等。
 11.小肠区(双) 胆区、胃区连线中点外方,眶孔直下。主治泄泻、淋证等。
 12.大肠区(双) 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腹泻、痔疮、痢疾等。
 13.肾区(双) 大肠区外方颊部。主治肾虚诸症以及尿痛、少尿、阳痿等。
 14.脐区(双) 位于肾区下3分处。主治腹痛、泄泻等。
 15.背区(双) 颊部中央外后方1寸处。主治腰痛、颈背痛等。
 16.肩区(双) 目外眦直下方,胆区外方。主治肩臂疼痛、扭伤、肩周炎等。
 17.臂区(双) 位于肩区外与下关穴直上交点处。主治肩臂肿痛、麻木、痿软无力等。
 18.手区(双) 位于臂区下方,颧骨弓下缘处。主治手肿而痛、手关节风湿、类风湿等。
 19.股里区(双) 口角旁开5分,近地仓穴。主治股内侧痛、肌肉拉伤等。
 20.股区(双) 位于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大腿扭伤、坐骨神经痛等。
 21.膝区(双) 耳垂与下领角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主治膝肿、膝痛、风湿性膝关节炎等
 22.膝胫区(双) 位于下领角上方凹陷处主治大腿扭伤、膝关节痛、膝关节炎等。
 23.胫区(双) 位于下颌角前下方,下颌骨上缘。主治踝关节扭伤、腓肠肌痉挛 等。痛、足弓损伤等。
 24.足区(双) 位于胫区前方、目外眦直下之下颌骨上缘。主治足部肿痛、足跟痛、足弓损伤等。
 三、适应证
 1.疼痛性疾病 如神经性疼痛,包括血管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神经衰弱性头痛以及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闭孔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创伤性疼痛,包括扭伤、挫伤、落枕、骨折、分娩性疼痛及各种手术后疼痛。炎症性疼痛,包括中耳炎、牙周炎、胆囊炎、阑尾炎、肿瘤压迫神经所致的疼痛。多种绞痛,包括结石引起的胆绞痛与肾绞痛、肠绞痛(属功能性的)等。
 2.功能性疾病 如神经衰弱、性功能紊乱、多汗症、肠胃功能紊乱、癔症、功能性心律失常、心胆综合征等。
 3.代谢性疾病 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过敏性疾病。
 四、禁忌证
 (1)严重心脏病人不宜使用。如需采用,手法要轻,防止强刺激。
 (2)面部穴点处如有红肿、疮疖或溃疡、外伤时,暂不宜按摩。
 (3)孕妇在怀孕40天至3个月间不宜按摩,以免引起流产,特别是子宫等穴,要减小刺激强度。
 (4)如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有高热、心衰等病患者,宜慎用面部全息按摩疗法。
 五、注意事项
 (1)因面部居于身体首要部位,血管又非常密集,应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要避开瘢痕组织,以免引起出血或疼痛。
 (2)由于面部皮肤细嫩,按摩时最好采用按摩介质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3)面部神经丰富,非常敏感,按摩刺激手法应尽量轻柔,避免手法过重和刺激过强,以减少疼痛,以患者适宜为度。

字数:1798

王富春 主编.百病全息按摩疗法图解.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第12-13页.
收录词条数: 98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