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拓跋部     
字体 [大]    [中]   [小]

古代北方部落。鲜卑族的一支。相传远祖时包括三十六部落,九十九大姓,以游牧为业。后进据匈奴故地,成为鲜卑联盟的组成部分。东汉桓帝(146—167在位)时,檀石槐分鲜卑为东、中、西三部,自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以西至敦煌为西部。拓跋世为西部大人。鲜卑联盟瓦解后,自成一部。魏黄初(220—226)初年,拓跋力微并没鹿回部,势盛,拥兵20余万,组成部落联盟,包括拓跋8部及异姓75部、四方诸姓35部。西晋时,入居代郡,受封代公、代王。拓跋翼犍建立代国。太元十一年(386)建立北魏,据有长江以北。进入中原后,拓跋部农业有了很大发展。

字数:265

施丁,沈志华 主编.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431-432页.
收录词条数: 19507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即位道武帝,十六国时期北魏建立者,属鲜卑拓跋部,前代国什翼犍孙,公元386—409在位。公元......区,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在位期间,使鲜卑族人分地定居,从事耕作,建立太学,任用汉人。晚年政事苛暴,被其子拓跋绍所杀。字数:177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 古代北方部落。即“纥突邻部”。...原隶属于鲜卑拓跋部。北魏拓跋猗卢统治时(?—316)脱离该部独立,始称“纥豆陵氏”。以后复被魏征服。部众并入北魏,亦有融入柔然者。字数:85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亦作“蝚蠕”、“蠕蠕”、“芮芮”、“茹茹”。古代北方民族。...始祖木骨闾,原为鲜卑拓跋部贵族的奴隶,后逃亡附纥突邻部。子车鹿会始拥有部众,自号柔然,附于北魏。4世纪中,在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游牧。拓跋珪南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柔然进居阴山。四...字数:299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古代西北民族。古羌人中较晚兴起的一支。...以拓跋部为最强。由唐朝先后设置的州或羁縻州管辖。不久,因受吐蕃所迫,请内属,唐遂陆续移其部众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西北一带。其中以地处夏州(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伊克昭盟之一部)的平夏部为最强。首领历任唐...字数:294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古国名。①西周封置,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所灭。公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称王,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也叫后魏、拓跋魏、元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旋改号称帝。逐步并...字数:363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端。相传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返”。现今发现铭文共201字,与史书记载基本相符。1980年夏季在洞口内15米处的石壁上又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字数:223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 又名护国寺感应塔碑,为全国重点文物。西夏王朝为党项族拓跋部所建,立国达189年之久(103...西夏文为方块形,很工整,字的结构与汉字有相似之处,分草、隶、篆书。此种文字在我国北方广大的区域里,使用了两个多世纪。西夏碑刻于西夏崇宗民安五年(1094年),碑身高...字数:461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 山西简称“晋”,因春秋时期属晋地之故。又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迁都平城(大同)后,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到隋代,山西中部的太原城,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北宋南宋期间,中国政治经济重心逐渐南...字数:1141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 吏 汉,王莽时吏宗,其裔吏姓。 州 州氏,周有附庸州国,都淳于(山东省安丘县东北)。后灭...裔孙伊尹,名挚,山阳人。一说,后魏有鲜卑族可汗拓跋部,其6弟为伊娄氏。孝文帝诏令,伊娄氏改为伊氏与娄氏。汉,有议郎伊推。有雁门都尉伊嘉。祖籍陈留郡。宇文其先为鲜...字数:4837 来源:中华姓名词典
  • 古代东北部落。为鲜卑的一支。...为拓跋部对于东部鲜卑的他称。指东部鲜卑的慕容、段氏等部落。字数:45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