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七画     
字体 [大]    [中]   [小]


 尧的老师君畴之后裔姓。
 
 吾氏,夏有己姓,诸候国昆吾(河南省濮阳市),位伯爵,称昆吾伯,史称夏伯。其后以国为姓,遂成昆姓和吾姓。 唐武德4年,濮阳县改为昆吾县。汉有广陵令吾扈,晋有交州刺史吾彦,吴人。
 
 氏,商时有国,为商朝诸侯国,史称侯。周武王灭商灭佚,俘侯。原佚国遗民以国为姓。
 
 吴氏,太王古今亶父建周国,姬姓。太王欲立三子季厉。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恐被季厉加害,便逃亡江南。农耕避难,后聚众为部落,太伯为首领,建立勾吴国,都梅里(江苏省无锡市东南)。周灭商,武王封太伯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春秋,越灭吴。吴国王族支庶,以国为吴姓。一说,舜后裔封虞,虞与吴音相近,故舜裔亦有吴姓。祖籍延陵郡。
 
 七氏,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七希贤,施州卫(湖北恩施)人。明正德年间出任永春县训道。其后裔七姓。
 
 谷氏,出自嬴姓。颛顼后裔。与伯益事虞舜,赐为嬴姓。其后有非子,周王其子有封于秦谷(河北省谷城县)。后分为秦国与谷国。秦为公爵,谷为伯爵。春秋,谷伯绥后代,以国为谷姓。与秦、赵同宗。先有郤氏。北魏有合谷氏,孝文帝诏令改为谷氏。唐朝有谷那氏,改为谷氏。宋朝,有登科谷大同、谷大方、谷大忠、谷仁人、谷木春。曹州、卫州人。祖籍上谷郡。
 
 周庄王名佗,支庶后裔有佗姓。汉,佗羽,字公子。其裔孙佗姓。
 
 束姓出自田姓。战国时,齐之疎氏族一直传至汉,有疎广,即其后人。至广曾孙孟达,自东海避难居沙鹿山(河北省大名县),遂为束姓。
 
 别姓源于西周。时,次子以下称为小宗。小宗的又次子称别子。与嫡庶相别之意。别子不得以祖姓为氏,遂有别姓。宋有别企,京兆人,祖籍天水郡。
 
 尧时,皋陶为理管,掌刑狱,定5刑,名大理。古理、李、里相通。皋后遂有理姓。有理利贞,一作李理贞。子孙有李聃,即老子。省文又有理姓。老子的后代又出现利姓。一说,楚公子封邑利,因利姓。北魏叱利氏改利姓。视籍河南郡。
 
 春秋,由余之后。世居歙州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祖籍下邳郡。
 
 佘氏,余姓分化出佘姓。五代时期始有佘姓。有佘佴,宋有戏剧人物佘太君赛花。祖籍新郑郡。
 
 春秋卫国大夫免余之后,以王父字为免氏。
 
 吕氏,共工氏重孙名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姓始祖。一说,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又说,晋有吕氏,出于魏氏,后魏有比丘氏,改为吕氏。祖籍河东郡。
 
 唐,嘉州刺史吟约之后。
 
 北魏有复姓渴侯氏,进入中原,形成姒、似2庶。姒姓后裔有改似为似姓。
 
 佚氏,出自史姓。仓颉后代,周史佚之后。郑有大夫佚之狐。
 
 祭公后有作氏。一说,周公之子胙侯子孙避地,改为作氏。
 
 晋大夫荀林父之后。林父为中行伯,孙伯黶以王父字为氏。一说,嬴姓伯益之后。又说,姜姓伯夷之后,为炎帝之裔。伯姓始祖为伯夷。西周初,武王伐纣,孤竹国伯夷、叔剂,叩马拒谏,武王不从,一举灭商,建立西周。2人耻食周粟,阴居首阳山,终被饿死。伯夷后裔以古兄弟排行次序,为伯氏、伯赏氏,祖籍鲁郡。
 
 匈奴主以其弟位侍,封于置王,裔孙遂有位姓。
 
 春秋,有佛圖氏。鲁国有佛肸,为佛姓始祖。
 
 何氏,姬姓。周成王母弟唐叔虞裔孙封于王安羽,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为何氏。 唐,北部少数民族有吐谷浑氏,改为何氏。有廬江、东海、陈郡3望。 又,元朝有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其后裔至明时,官迁兰州卫指挥同知,朝廷赐姓何。祖籍廬江郡。
 
 佐氏,古有佐贰之官。如佐车、佐军、佐弋等,以官为佐氏。 明朝,有佐皓,博兴人,正德2年,任登封县丞。
 
 周朝周公旦之后,有孙名但,遂成但姓。汉有西城都护但钦,济阴太守但邑。
 
 伸氏,神农之后北宋有伸意,莆田人,政和进士。
 
 坎氏,春秋,宋国附庸国内有坎氏族。
 
 妘氏与䢵氏通,本嬴姓。子爵,祝融之后,封于罗(湖北宜城西),号妘子。、鄶、路、偪、陽、鄅皆妘姓之國。古牒妘氏亦有改为妘氏。
 
 宋,妙颐真,南阳人,善画。其裔姓。
 
 孛氏,孛敏,陇西人。明宣德举子,其后裔姓。
 
 孝氏,出自姜姓、嬴姓两支。春秋时齐国君主齐桓公之子姜昭,在位10年,谥孝公。其子孙遂有孝姓。
 
 宋氏,出自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是殷纣王帝辛庶兄,本为太子继位,但帝乙废太子,立辛为嗣。武王灭商,封微子于商丘。建立宋国。传36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宋氏。祖籍京兆郡。
 
 尾氏源于子姓,为汤商的后裔。周灭商,迁商族于鲁地。族中有尾勺氏、尾生氏。其后省文为尾氏。微子后裔有尾氏。鲁地多尾姓。
 
 岐氏,黄帝老师为岐伯,为岐姓始祖。周姬姓始祖古公亶父建都岐山(陕西省凤翔县)。太王居地,至文王迁于丰。古公子孙有留居岐山者,遂为岐氏。望出安化、趙郡。
 
 岑氏,出姬姓。周文王异母弟燿之子渠封于岑地,建立岑国(陕西省城县)。封渠为子爵,世称岑子。子孙因以为氏,世居南阳棘阳。祖籍南阳郡。
 
 巫氏,出自高辛氏,帝喾后代,为黄帝后裔1支。喾有支子封于巫。职司祝祷,占卜,又通医道,称作巫人、巫祝、巫臣等。夏、商两代为仕者多。其后代子孙以祖职业为巫姓。商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 又有巫都,著《养性经》,望出平阳。祖籍平阳郡。
 
 序氏,序与徐通。周有礼射义序典,后汉序渊。其裔姓。
 
 太昊之后有庖國,姒姓,或庖姓。 又,古厨师称庖,因职业为庖氏。
 
 延氏,春秋,吴公子季札封延陵(江苏常州),史称延陵季子。其后代以邑为氏。北魏,河南可地延氏后裔改延氏。
 
 禹为姒姓,其后封于彤城,以国为姓,有彤城氏,省文彤氏。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宗枝于彤城(陕西省华县境),建立彤国。世称伯爵彤伯。彤国为楚灭,子孙以国彤姓。
 
 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志氏,夏禹母传说名志,其后裔或有志氏。元朝,志能,知归德府。其裔志姓。
 
 扶氏,夏禹臣有扶登氏。其祖乞扶氏,为扶姓始祖。汉高祖视臣廷尉扶嘉忠良,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北魏时,乞扶氏改扶氏。
 
 抄氏,源于元代蒙古族。元太祖时,有大将抄恩。因官封万户侯,其后裔抄姓。
 
 折氏,出自汉代匈奴,匈奴有折兰王,其裔孙遂有折、兰姓。宋,大姓,望出西河,世守府州、麟州,为军户。其祖折可存镇压宋江、方腊起义,并斩江、腊(府谷悬空寺有宋碑载文)。折氏灵寢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孤山乡东、西余头。
 
 更氏,古设三老五更之官,子孫以官职为氏。 魏有更盈,能虚弓落雁。
 
 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武王克纣,求禹后裔得东楼公。 以奉禹祀,都雍丘(河南省杞县),封于杞(山东安丘)。子孙以国为氏。
 
 杜氏,亦称唐杜氏。 祁姓,帝尧之后裔姓。 建国于唐(山西省翼城西),为陶唐氏。 裔孙累以能伏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为杜伯(陕西省长安县南15里有杜伯冢庙)。居杜城者,为杜氏。 又,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为魏之杜姓。 其宗,有晋杜义。 汉,杜子春。 唐、杜甫。 明,杜文焕。清,杜元枝等。祖籍京兆郡。
 
 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官,因官为理氏。商季理徽改为李氏。皋陶后裔理利贞为逃难,避纣王加害,随母契和氏至伊侯之墟。在一株李树上摘果充饥得救,因李姓。 又,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麻氏、舍利氏、董氏、罗氏、宋邪氏,并以立功以唐国为李氏。李渊、李世民、李白为李氏宗先。祖籍陇西郡。
 
 步氏,晋有布场,食邑于步,后裔因以为氏。 步氏有二。晋公族郗氏之后,姬姓。又,北魏,步陸根氏,改为步氏。祖籍平阳郡。
 
 每氏,汉,大臣,每当时之后裔姓。
 
 求氏,求仇氏,源于子姓。宋,仇牧后裔,避难改求氏。
 
 沈氏,姒姓。子爵。春秋,周文王子季载食采于沈(河南省平舆县沈亭),建立沈国,蔡灭沈,遗民以国为氏。又,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河南省沈丘县东南),以邑为氏。周代,沈子诸侯国(安徽省阜阳县),亦以国为氏。祖籍吴兴郡。
 
 汶氏,山东有3汶,大汶、石汶、柴汶,齐人以汶为氏。
 
 汪氏,出自防风氏,本为釐姓。夏朝时为诸侯国。至商代,防风氏国改为汪芒氏国。为商附庸(浙江省武康县东)。汪芒氏国民以国为汪芒氏。又,鲁桓公之庶子满,食采于汪(山东省境内)子孙有汪姓。汪芒氏之裔,省为汪姓。
 
 沐氏,出自端木氏。为春秋孔子弟子端木、子贡之后,子孙形成端姓和木姓。木姓族人为避仇,加水为沐姓。汉有沐宠,为东平太守。
 
 狄氏,出姬姓。周成王母弟名孝伯,因孝与考通,故又称考伯,考伯本为炎帝姜姓裔孙,因居参卢,又称参卢氏。成王封考伯于狄城(山东省高青县东南)。族人因以为氏。唐昭宗时曾俘获契丹人杨阴,昭宗赐其姓狄名怀忠,又形成狄姓1支。祖籍天水郡。
 
 狂氏,东海居士狂矞之后。
 
 汨氏,汨登,寻州人。 明朝,正德年间。任彭泽县主簿。其裔姓。
 
 冲氏,冲敬,洪武元年,为香山县丞。 时,狂寇倏至,敬率兵民抵御,寇败走,一县赖以安宁。 冲敬累死在官衙,之后,民亦有冲姓。
 
 沙氏,周初,宋国微子后代有沙姓。炎帝部落中,大臣夙沙氏,有改为沙氏。古诸侯失国,多称为公沙氏,或随沙氏。其后裔有省文沙姓。百济8族,有沙氏。东莞有沙氏。晋有沙广,五代有沙承赞。望出东莞、汝南、吴兴。祖籍汝南郡。
 
 汲氏,春秋,卫国卫宣公之子居于汲(河南省汲县西)。称为太子汲,汲后裔遂为汲姓。望出濮阳。祖籍清河郡。
 ◇第七章 姓河 593
 
 沃氏,子姓。为宋微子之后,因居沃州,子孙有以地为姓。一说,四代殷王太甲,其子沃丁之后,今吴兴有此姓。祖籍太原郡。
 
 沂氏,春秋,楚有沂邑(河南正阳),子孫以邑为氏。明,沂川,沐阳令。
 
 牢氏,春秋战国时,孔子有弟子琴牢,卫国人。其裔孙以王父名为牢氏。
 
 甫氏,炎帝裔孙伯夷,尧时,官迁太岳。周穆王时,伯夷之后被封于吕(河南省南阳市西35里)。宣王改吕邑名甫邑,立甫国。为侯爵,伯夷之后为甫侯。春秋,甫为楚灭。甫侯之后,以国为甫姓。又,春秋,宋国君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秦时,改为皇甫氏,后分为皇姓、甫姓。
 
 社氏,齐昌徙居社南,子孙因以为社氏。
 
 祁氏,姬姓。黄帝子名祁豹,其裔孙遂有祁姓;尧本伊祁氏,后代省文有祁氏;西周设官名祁父,掌管兵甲,或称圻父,其裔以官为祁姓;晋献侯四世孙奚为大夫食邑于祁,遂有祁氏。祖籍太原祁县。
 
 罕氏,郑国君主穆公之子公子喜,字子罕。世代为卿大夫。其裔以祖字为罕氏。
 
 耴氏,春秋有耴国,失国后,国人以国为耴氏。
 
 良氏,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国郑穆公庶子,名去疾,字子良。其孙霄以祖父字为良霄氏,省文良姓。
 
 芒氏,夏有臣名芒,子孙有芒氏。魏相芒卯,明洪武芒文缜之后裔姓。
 
 角氏,春秋卫国元君,字角。其后裔以祖字遂有角姓。汉,“商山四皓”有角里先生,后裔遂有角里氏,省文角氏。齐太公后有角氏。 山东关中多角姓。
 
 言氏,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曾任鲁国武城宰。吴人,后人多居常熟。有复姓言福氏。望出汝南郡。
 
 豆氏,春秋时楚国后裔,汉,豆如意,为豆氏后裔。
 
 贝氏,1支出姬姓。文公庶子召公姬奭之后。召公康移封于蘇。其支庶,食采于河北鹿浿水,建立郥国,为燕附庸。其子孙遂郥姓。又,改为贝姓。望出河北清河郡。另一支因世居贝丘(山东省博兴县),而贝姓。汉末,贝羽,晋,贝灵该,明,贝琼徽等。祖籍清河郡。
 
 赤氏,帝喾老师赤松子之后裔姓。
 
 邦氏,春秋时有邦选,为孔子弟子,为邦氏始祖。
 
 車氏,妫姓。黄帝时,有大臣名车区,职司占卜星气,为车姓始祖。春秋,秦穆公有子车仲行,大夫,事穆公,政绩卓著,与车奄息、钳虎并称“三良”殉葬。3良后代,以车姓。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子孙因而为车氏。又,后魏车焜氏改为车氏。献文帝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传至周摇时,封金水公,北周闵帝又赐姓车非氏,后改为车氏。祖籍京兆郡。
 
 辛氏,即莘氏,夏启封其支子于莘(陕西省合阳县),建立莘国。子孙以地名为辛氏。周有太史辛甲、辛俞等。
 
 酉氏,战国时,魏有酉牧。为伏羲之后,以地支“酉”为姓。望出太原。
 
 里氏,始祖为理利贞,老子。本理氏,春秋改为里氏。
 
 邢氏,姬姓。周公姬旦第四子封于邢(河北省刑台市)。春秋时,卫灭邢。今河北刑台县西南有邢国故城。子孙其一以国为氏。世居滁州全椒。其二赐姓柴,迁山东聊城,后徙山西平阳府(山西省临汾市南)。邢氏,祖籍河间郡。
 
 邠氏,亦作豳。周太王公刘迁居邠(陕西省彬县东北),因为氏。
 
 门氏,公卿之子入端门,教以6艺。谓之门子。其后裔为门氏。北魏有门文爱,望出河南。又。廬江河南有叱门氏、吐门氏、库门氏改为门氏。
 
 防氏,春秋,陈有防邑(河南淮阳)、鲁有防地(山东费县)、宋亦有防地(山东金乡),因地为氏。汉孝子防广,后裔姓。
 
 阬氏,鲁人,马牛死后葬于山丘,因以氏。
 
 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子孙以国为氏。晋阮籍与姪阮咸,并有盛名。世称叔姪超群者,大小阮。东晋,石姓族有改为阮氏。祖籍陈留郡。
 
 辰氏,伏羲后人有封于辰,遂有辰姓。一说,周蔡公孙辰之后裔姓。
 
 伶氏,源于周,周朝有伶人,为掌管乐律之官,名州鸠,世称伶州鸠。古伶与泠通。遂有伶姓,或冷姓。
 
 改氏,周武王封微子,建立宋国。国亡,其后裔入秦有改姓,如秦大夫改产为其裔。
 
 佟氏,夏朝有太史终古,世称贤人。终古归商,其裔孙遂成佟姓。
 
 那氏,鲁庄公18年,楚武王灭权国(湖北省当阳县)。后把权国的贵族都迁到那地定居(湖北省荆门县)。遂为那姓。满族亦有那氏。祖籍天水郡。

字数:5742

柴玉文 著.中华姓名词典.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582-598页.
收录词条数: 242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