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引黄济青工程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20世纪70年代,缺水成了青岛市的一大问题。市内的地下水已经趋于干竭,主要水源地的崂山水库的蓄水日趋死水位。

1984年7月,万里、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黄河时,对山东省提出的引黄河水到青岛市的设想给予肯定,并指示引黄济青工程应搞成明渠,因为这样,既可送水到青岛,又可为沿途农业生产和高氟区农民解决部分用水问题。1985年,国家正式决定修建规模浩大的引黄济青工程,把此工程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全工程自1986年4月15日动工,由各地区分工包干,100万民工和200余中标施工队以及广大干部、战士日夜奋战,到1988年底,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该工程自山东省博兴县打渔张黄河引水闸开始,横跨惠民地区、东营地区、潍坊地区和青岛市10个县,穿过大小36条河流,到达青岛市的河东水厂。包括兴建长达248.6公里的输水明渠,沿途建设5级抽水泵站,蓄水用的青岛市郊棘洪滩水库,还有将水送到青岛市白沙自来水厂的24公里的低压暗渠等,沿途共修泵站、倒虹、涵闸、渡槽、分水闸、铁路桥、公路桥、生产桥等400多座建筑物。1989年11月18日15点35分,该工程的最后一道泵站开机提闸,滚滚黄河水以单机每秒6立方米的流量涌入青岛棘洪滩水库,至此,该工程宣告全线试通水成功。这是我国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又一项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该工程每天可为青岛市提供3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对青岛的市民生活用水、并为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改善了沿线地区农田灌溉,并使60余万高氟地区的群众喝上了黄河水。将来还可与南水北调、西水东调连接,成为贯穿山东省东西的一条水利大动脉,为振兴山东经济发挥更大作用。

字数:713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728-729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