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引滦入津工程     
字体 [大]    [中]   [小]

是我国目前最大、最长的城市引水工程,是解决天津城市用水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引滦入津的15点指示,天津市成立了工程指挥机构,从9月18日起,指挥部组织勘查、设计、地质、市政工程等部门进入紧张的地形测量、地质勘探、线段勘测,工程设计工作全面展开。1981年11月,人民解放军驻天津某部和铁道兵某部奉命承担引滦入津关键工程,动工修建。1982年5月11日,在河北省遵化县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工程指挥部指挥、天津市副市长李瑞环在开工典礼上首先宣布工程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胜利完成;受万里副总理委托,水电部长钱正英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后,200多公里的工地上有30 000多名施工人员上阵,工程全线动工。9月底,天津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义务劳动为引滦入津工程作贡献,10月到11月,天津市10万义务劳动大军发挥“真刀实砍”的精神,使64公里长、从宝坻县九王庄至天津市北郊大张庄的引滦输水明渠工期缩短一半以上,总土方量达810万立方米。1983年2月13日,万里副总理视察引滦入津工程,在工地上发表了《用引滦入津精神抓重点建设》的讲话。1983年7月14日,解放军驻津某部和铁道兵某部在景中山下开凿出一条长11.39公里、宽5.7米、高6.25米,每秒可通过60立方米流量的引水隧洞,挖填275万立方米的土石沙方。按常规打法,从一头打需30年,从两头一齐打需15年。他们采取长洞短打、分兵包抄、沿线从15个支洞,把整个隧洞分成32个作业面,使这条目前全国最长的引水隧洞仅在一年零七个月中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先后战胜较大的塌方590多次,攻克大小断层230多个,排除地下水370万立方米,打炮眼64万多个。

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胡启立、郝建秀、田纪云、宋平、陈再道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引滦入津工程。7月29日,当工人们用片石将尔王庄水库最后一段护砌铺修完毕时,规模宏大的引滦入津工程经过广大军民一年多的努力,宣告胜利竣工。全工程从河北省迁西县和宽城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开始,经大黑汀水库、蓟县于桥水库引进天津,横跨滦河、海河两个流域,穿越燕山山脉,经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六个县、区,总长234公里,全线共有215个工程项目,其中主要有开凿一条长11.39公里的隧洞,整治108公里的滦河和州河河道,挖掘一条长64公里的输水明渠,修建12座倒虹、4座大泵站和一条26公里的双孔混凝土暗涵,铺设一条14公里的大型管道,建筑75座桥梁和3座变电站,新建一座可调蓄4 500万立方米水的尔王庄平原水库和一座日产水能力为5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

1983年8月15日全线试通水,考验沿线工程设施的质量,为正式通水提供可靠的水文、水利数据。8月17日上午9时20分,全线试通水进展顺利,水头顺利到达天津自来水厂,试通水到24日胜利结束。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甘甜的滦河水送到天津市的千家万户。滦水入津后,据天津自来水公司化验,每公升自来水所含氧化物比过去降低88%,结束了自来水可以腌咸菜的历史,大大有益于天津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天津用水紧张状况有所缓和。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天津工业基地的作用。工期提前完成,节约了两年引黄济津所需的4亿多元费用,对治理海河等也起了积极作用。

1983年9月11日正式通水这一天,中共天津市委、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受770万人民的委托,在市区三岔河口建筑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落成。碑的背面,记载着引滦入津施工中壮烈捐躯的21位烈士的英名;记载着107位在施工中致伤致残的解放军战士的事迹;记载着全国20多个省、市的大力支援;记载着天津市10多万人的义务劳动;记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记载着军民鱼水情。全市曾组织5 000多人次的慰问大军,慰问亲人解放军,送去20多万件慰问品。解放军在施工的同时还为农民修复土地1 600多亩,植树17万多株,并修桥、修路打机井。

9月12日,天津市隆重举行了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庆功大会。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秦基伟、乔石、田纪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施工的建设者祝贺。杨尚昆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引滦工程是又快又好又省的典范,是开创重点工程建设新局面的好榜样。大会由天津市市长、工程党委书记、工程总指挥李瑞环主持,表彰了在引滦入津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63个先进单位,639个先进集体,3 265名先进个人,3 100名立功人员。

到1986年9月,荣获国家优秀工程金质奖的引滦入津工程,每年可供天津市10亿立方米的水,对天津市的经济建设起着重大作用。

字数:1897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725-728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进入20世纪70年代,缺水成了青岛市的一大问题。市内的地下水已经趋于干竭,主要水源地的崂...这是我国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又一项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该工程每天可为青岛市提供3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对青岛的市民生活用水、并为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字数:71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