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六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字体 [大]    [中]   [小]

在实行1981年至1985年的“六五”计划期间,我国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包括村办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不包括村办工业)平均每年增长8.1%。1985年社会总产值(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达到16 242亿元,比1980年增加7 711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收入1985年达到6 765亿元,比1980年增加3 077亿元,平均每年增加615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9.7%,是建国以来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 780亿元,比1980年增加3 587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0%。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6%。“六五”时期,农业经济全面迅速发展,摆脱了长期增长缓慢的困境,是建国以来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农村经济空前繁荣。按现价计算,198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6 19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 510亿元(包括村办工业),按可比价格计算,198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3.1%,平均每年增长12.9%。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经济的全面稳定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若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1985年,我国钢产量由1980年的3 700万吨增加到4 666万吨,增长26. 1%;煤炭由6.2亿吨增加到8.5亿吨(商品煤7.82亿吨),增长37.1%;发电量由3 000亿度增到4 073亿度,增长35.8%;原油由10 600万吨增到12 500万吨,增长17.9%;粮食年平均产量由30 530万吨增到37 062万吨,增长21.4%;棉花由224万吨增加到432万吨,增加92.8%。所有这些,标志着我国总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加。

第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了重大成就。“六五”期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 30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 880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496个,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950万千瓦,采煤能力8 000万吨,原油开采能力5 000万吨,铁路通车里程1 500公里,港口深水泊位吞吐能力1亿吨,新增炼钢能力24万吨。完成更新改造项目20多万个。这些建设项目为“七五”时期和90年代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为经济起飞增添了后劲。

第四,财政状况逐年好转。1979年至1980年国家财政赤字合计近300亿元。“六五”期间,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59亿元,年递增12%,超过计划递增3.3%的幅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预算外资金也大幅度增加,1985年达到1 430亿元,加上预算内收入1 829亿元,两项资金合计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标志着我国财政状况确已好转。

第五,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六五”期间,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经费共1 172亿元,比“五五”时期的577亿元增长一倍。完成重大科研课题33 000项,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圆满完成国家计划,其中一部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有3 165项科技攻关项目,在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机械电子、轻工纺织、新兴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重点目标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使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日益发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由1980年114万人增加到1985年的170万人,完成计划131%,五年内共培养大学毕业生153.5万人,研究生3.99万人,还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博士生。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开始取得成效,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很快,普及初等教育工作有进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第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六五”期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达到2 300亿美元,比“五五”期间翻了一番。1985年海关货物出口总额达到696.2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82.5%。我国出口额在世界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8位上升到1984年的16位。国家外汇储备有了增加。利用外资初见成效,引进技术1万多项。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和旅游业取得较大进展。

第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3.7%,城镇职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6.9%。城乡人民消费水平每年增长8.8%,超过计划增长4.1%的要求,由1980年的227元提高到404元(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7元,职工家庭人均收入690元),大大超过1953年至1980年2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2%的速度。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居住条件有了改善,城镇住宅竣工面积6.3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32亿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85年末达到1623亿元,比1980年末增长3倍。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对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有时注意不够;对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督;在着重加强企业活力的同时,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措施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六五”后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对经济稳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这一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订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作为我国今后五年(1986—1990)改革和建设工程的蓝图,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

字数:2365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699-702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由于“六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早在1983年,中共中央就着手进行“七五”计划(1986—1990年...工业生产能力扩大,技术水平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平均年产量,都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增长4.1...字数:185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