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学习张华、张海迪、朱伯儒活动     
字体 [大]    [中]   [小]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此后,中共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又多次提出这一问题。中共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全国人民在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八十年代,全国先后开展的以张华、张海迪、朱伯儒为学习榜样的大规模群众性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张华,1977年参军,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学习。1982年7月,他为抢救一名掏粪落池的社员而光荣献身。张华用短短24岁的青春,谱写了一曲牺牲个人,抢救他人的共产主义凯歌,揭示了八十年代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理想。11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张华以“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命令指出,张华的英雄行为和崇高品德,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命令号召全军同志要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军队、热爱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理想;学习他自觉为祖国“四化”建设“准备好知识和力量”,刻苦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公而忘私,助人为乐,走到哪里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共产主义风格。12月13日,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张华成为广大青年、干部和党员学习的典范。

张海迪,1972年4月加入共青团,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东莘县广播局修理部、聊城文联工作。5岁时因病造成严重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她克服病痛和种种困难,自学小学、中学课程,阅读了政治、文学、外语等方面书籍1 000多册;自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还自学了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先后为万余名群众治病。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她的事迹。1982年5月,莘城和聊城地区开展了向她学习的活动;11月,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她“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2月,山东省政府授予她“劳动模范”称号;3月,省委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山东省掀起学习她的热潮。3月7日,共青团中央作出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和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同日,共青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王震等领导到会祝贺。共青团中央号召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向张海迪学习,学习她正确对待人生,树立崇高理想,像她那样“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要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学习她把“广博的知识当成精神的营养”,像她那样刻苦自励,百折不挠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像她那样“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8日,《人民日报》再次介绍了她的事迹。5月9日,中共中央在对共青团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的批复中,殷切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深入地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张海迪。12日至14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分别号召向张海迪学习。随后,学习张海迪活动在全国展开。

像萤火虫一样“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的朱伯儒,是八十年代的活雷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他用自己的言行,在领导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为群众排忧解难。1983年7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朱伯儒“学习雷锋的光荣尖兵”称号。中央领导同志分别题词,号召全国军民向朱伯儒学习。叶剑英的题词是:人民公仆,模范党员;邓小平的题词是: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先念的题词是:像朱伯儒同志那样热爱人民,团结一心,建设四化;陈云的题词是:向朱伯儒同志学习,为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而努力。7月28日,命名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朱伯儒1938年生于广东茂名,1955年入伍,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进航校和空军雷达学校学习。当过防化兵,后历任航空兵某团空中通讯员、豫西山区参谋、武汉空军直属库和某油库管理员、股长和副主任、武汉部队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来朱伯儒几经调动,任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群众,和他们交朋友,交流思想感情。5年来,朱伯儒收到群众向他倾诉心中的苦闷,求教人生的真谛,请他排忧解难的来信已有3 000多封,他亲笔回信上千封,共200余万字。他的书信,内容涉及理想、事业、人生、道德、青春、爱情等诸多问题,字里行间,跳跃着火一样的热情,充满了哲理,使许多浪子回头,使不少悲观厌世者重新振作,使无数冷漠失望的心灵燃起希望的火花。近几年,他在《中国青年报》、《红旗》、《求是》杂志上发表的许多有针对性有影响的研究政治思想工作的论文,在许多大专院校作的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报告,都是他与群众交流中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晶。吉林人民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将他的部分书信编成《朱伯儒书信集》、《心灵这样沟通》、《理想、青春、爱情》、《假如梦要变成真的》4本书,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的欢迎。

通过开展学习张华、张海迪、朱伯儒活动,对于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振奋起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健康、文明社会风气的形成。

字数:2244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696-699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