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科技体制改革     
字体 [大]    [中]   [小]

科技体制是科技系统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我国的科技体制形成于50年代,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经济、科技事业异常落后、科研机构的建立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基础上,与当时经济体制相适应,照搬苏联的科技体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超过500人,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注科技事业的发展,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中国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之后又相继建立了各种专业研究院如农业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地质科学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军事科学研究院等。1956年1月,我国还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1958年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委)。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苏联撕毁合同、三年暂时经济困难等恶劣条件下,使12年规划提前于1962年完成。1962年12月31日,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制定出1963年到1972年科技发展10年规划。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科学研究事业遭到极大损失。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并通过了《1978年至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83年1月还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农村科技工作会议。到1984年,我国的科研单位已达1万多个,科研人员近60万人,还有国防系统的科研人员数十万人,组成了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地方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科研机构的科研系统的五路大军,科技人员的总数达800多万人,是1949年的150倍。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建,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我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1975年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1年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的研制成功,以及地球同步卫星发射成功,首次编队对南极大型考察的成功等。仅“六五”期间,我国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34 045项,获国家奖励的发明937项,其中一部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显示了当时的科技体制可以集中力量解决某些重大科技课题的优点,促进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科技体制在运行机制上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技工作;在收入分配上科研机构由国家包起来;在组织结构上研究机构同企业相分离,同经济活动相脱节,研究、设计、教育、生产各自为战,军(工)民(用)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其最大的弊端是科技与生产相脱节。

1980年至1981年,中央着手总结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强调科技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首要任务。198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1984年7月,全国科技干部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着手进行科技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议认为,首先应从人才流动着手,并确定了促进人才流动的五项措施。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10月底,中共中央成立了由赵紫阳、方毅等十位同志组成的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文件起草领导小组,同时责成国家科委、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同志进行科技体制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文件十易其稿,经过中央文件起草领导小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中央书记处的审议,最后由中共中央讨论通过。1985年3月2日,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会上,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就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问题作了说明。3月6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会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方向和政策。邓小平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的问题。他认为,科技体制改革,最关键的还是人才问题。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公布。《决定》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运行机制方面,要改革拨款制度,按照不同类型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实行经费的分类管理,鼓励部门、企业和社会集团向科学技术投资;促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改变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无偿转让成果的做法,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学技术工作,国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病;在对国家重点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的同时,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使科学技术机构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改变过多的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教育、生产脱节,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配置。在人事制度方面,要克服“左”的影响,扭转对科学技术人员限制过多、人才不能合理流动、智力劳动得不到应有尊重的局面,造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决定》指出,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地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各种具体改革,都要区别不同情况,通过试验,逐步推广,不要急于求成。带全局性的重大改革,由国务院统一部署。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星火计划”这项科技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的计划。其特点是抓一批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短、平、快”项目(科技商品化周期短、与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取得经济效益快的技术开发项目)。6月29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加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咨询研究工作。10月7日,中共中央批准薛暮桥为这个研究中心的名誉总干事,马洪为总干事、党组书记。

1986年7月9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要求各地领导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在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人才需要的前提下,鼓励科技人员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支援中小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内地到边远地区去工作。企事业单位应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逐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在未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单位,凡使用不当、难发挥作用,又未作调整的科技人员可以辞退。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通过实行联合和技术合作,以及采用科技人员调动、借调、兼职等多种形式,调剂技术力量余缺。198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科委《关于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和今后工作若干意见的报告》,指出改革科技体制对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要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的科技体制基本上转到新轨道,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新的经济体制的需要。11月18日,中共中央批准了高技术发展(“863”计划)纲要,以保证我国的科技事业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先进水平。

1987年1月20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要求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促进多层次、多形式的科研生产横向联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管理体制,放宽放活对科技人员的政策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鼓励科技人员以调离、停薪留职、辞职等方式,走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机构,到城镇和农村承包、兴办、经营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技术开发、技术贸易结构,允许那些能带领人民致富的科技人员自己也富起来。1987年3月,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国防科工委、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向有关单位提出进一步推进科研与生产联合的意见。

1988年5月,国务院再次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需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多种形式进入经济,支持科技人员以调离、辞职、停薪留职、兼职等方式,创办、领办或承包、租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或到农村进行有偿服务和技术经济承包。

1989年11月,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又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告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在党中央一系列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指导下,几年来,科技体制已发生较大变革,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局面正在形成。到1989年,企业技术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设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8 004个,比上年增加2 479个,共组织技术开发项目4.3万项。“星火计划”为振兴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效益,培训各类人员100万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管理方面的科技工作得到加强。专利工作体系已初步形成。1989年末专利代理机构已达463个,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2905件,批准专利17 129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1989年签订的技术合同26.2万项,成交额81.5亿元。经国家批准的发明奖150项,科学技术进步奖504项,星火奖123项,国家推行的各项科技发展计划取得显著进展,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的人员达12.5万人。基础性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全国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 218万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 046万人,全国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 400个,全国高等学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6万人,群众性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民办科技机构迅速增加。科技工作越来越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字数:4296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669-675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字数:45 来源:现代汉英词典
  • 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社会发展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迅...近10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科技工作形成了三个层次上纵深开展的新格局:第一层次,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组织实施...字数:617 来源: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
  • 由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九三学社各级组织逐渐恢复活动,1979年、1983年、1988年分别召开了第三、四、五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上来,在协...字数:463 来源: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