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字体 [大]    [中]   [小]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于1981年7月1日发表。《决议》共3万余言,全文分八个部分:一,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二,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三,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四,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五,“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六,历史的伟大转折;七,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八,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决议》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并取得辉煌胜利的条件下制定的。随着各条战线拨乱反正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充分实现,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团结一致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深刻的总结,对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作出明确的决议。

《决议》的草拟工作是自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下,由邓小平和胡耀邦主持进行的。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了总的指导思想: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第二,对建国32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胡耀邦、叶剑英、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决议的起草也提出了重要意见。起草小组由胡乔木负责,参加起草工作的有二十多位同志。

《决议》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1年零4个月,先后经中共中央书记处、4 000余名党的高级干部、50余名老同志、中央政治局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数次讨论,七易其稿多次修改,广泛集中各方面的正确意见,使《决议》草稿日臻完善和成熟。

《决议》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共产党60年战斗历程作了回顾,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了明确的结论,同时对这些事件中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对产生失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并对这条道路所包括的基本点作了科学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决议》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28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做了分析和估计,肯定了成绩是主要的,同时指出了发生的错误和挫折。《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决议》从10个方面阐明了建国32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指出: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这就使得我们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决议》强调:“我们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忽视或否认取得的成就及其成功经验,忽视或掩盖错误,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

《决议》正确地剖析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左”倾错误论点,概述了“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大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对“文化大革命”发生和持续10年之久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历史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结论,指出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决议》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指出: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等等。这些,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这次会议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决议》最核心的是正确评价和肯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决议》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意义。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把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的理论,分为六个主要方面,逐一概括了其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精湛内容。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而精辟的阐述后,《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决议》总结和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概括了这条道路的十个主要点。这些主要点既是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总结,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的总结,是粉碎“四人帮”后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的经验总结。这十个基本点,实际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所坚决贯彻执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典范。它的通过和发表,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已经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它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分清是非,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同心同德,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字数:2946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613-617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4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的文章。文章指出,整党中,每个党员都要认真阅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尤其是“文革”中犯有严...字数:891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0个要点之一,并第一次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字数:9645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
  • 大跃进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推动下,为了迅速改变...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大跃进”运动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党的“八大”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字数:505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
  •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作出了“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基本点,其正...字数:1341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