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字体 [大]    [中]   [小]

改革,是80年代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从80年代初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改革调节制度,发展中国家调整发展战略和改革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新的深度和广度突破。这种改革的历史潮流,是战后世界性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反映。

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中说:我国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生产中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首先从农村着手,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了克服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中共安徽、四川省委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两省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执行时,1979年4月党中央提出十二项主要措施,其中第一项是“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调整好农业和工业的关系”。这里面除具体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提高粮食统购价格和降低农用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外,还有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比重、控制统购指标等内容。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中全会作为草案提出来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在1979年9月的四中全会上正式通过。《决定》强调,各级行政机关的意见,“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就为鼓舞农民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经验,并据以进行农村的体制改革敞开了大门。

由于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民公社原有的一些经营管理制度逐步被突破,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时,大部分实行的是联产到责任制。随后,许多地方又逐步将联产到组发展到联产到人,并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对于采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当时党内外不少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离开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中央在1979年9月下达的文件中,还只肯定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并不加以提倡。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讲到“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他指出,关于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些地方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强调要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后来,中央又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到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指示,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端,而且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关系。集体统一管理、使用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有一定的公共提留,统一安排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所以,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同于农业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经济,它没有否定合作化以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而是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既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这种制度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见效之快,是人们没有预想到的。许多地方一年就见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字数:2207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602-605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是指1978年开始的,以建立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旨在搞活农村经济体制,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①农业方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乡镇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③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实行农副产品的合同定购制。⑤改...字数:457 来源: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
  •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出现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新的农村经营体制。所谓的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分散的经营更需要有统一经营来调节和引导,以解决各种问题。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力地发挥了合作经济集体和承包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字数:468 来源: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
  • 简称“规模经营”。一般是指调整农业的单位规模使之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在解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过分分散经营与机械耕作、小生产与大市场以及劳动力过分密集与生产率提高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矛盾而提出来的。最...字数:388 来源: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
  • 中国在农村乡镇,由乡镇法律工作者向广大居民和乡镇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法律帮助的总称。...乡镇法律服务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事业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出现的新兴法律服务形式,是中国基层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字数:166 来源:法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