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八个样板戏     
字体 [大]    [中]   [小]

“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窃取其他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成果,扬言是她领导创作了八个样板戏。这八个样板戏是: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上述八个样板戏大多数是在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前后出现的。这次会演,是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周恩来亲切关怀下举办的。毛泽东非常重视革命文艺事业,建国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制订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一系列方针政策。1963年,毛泽东一再重提文艺“推陈出新”的问题,明确指示要出社会主义之新。1963年2月,周恩来向文艺工作者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现实的东西太少了,要搞反映现实的东西。再三强调要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的文艺阵地,并巩固这个阵地,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一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乌兰夫的建议,决定在1964年举行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文艺界出现了编演现代戏的热潮。

原北京京剧一团演出的《沙家浜》,是从1963年10月开始,主要在沪剧《芦荡火种》的基础上,根据京剧的特点移植改编的。1964年7月,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毛泽东观看了《芦荡火种》的演出,并亲自改剧名为《沙家浜》,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后来,剧组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红灯记》是原中国京剧院于1963年底开始根据同名沪剧(据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移植。1964年7月,参加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得到了普遍的好评。1964年11月6日和1965年1月4日,毛泽东先后两次观看了《红灯记》的演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周恩来曾九次观看演出,并亲自指导对戏中的几个重要地方作了修改。

《智取威虎山》是原上海京剧院1958年根据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和同名话剧移植改编的。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前,剧团的同志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加工。1964年7月17日,毛泽东观看了“智”剧的演出,并亲自修改了两句台词。周恩来也曾多次观看排练和演出,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奇袭白虎团》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在朝鲜战场上创作的节目。剧团回国后与山东京剧团合并。这出戏经过不断的加工磨练,成为他们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毛泽东、周恩来观看了演出。

《海港》是原上海京剧院根据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的。1964年初,周恩来观看了淮剧的演出,热情地赞扬了这出戏。后来,上海京剧院《海港》剧组在码头工人的帮助下,改编成了1966年的演出本。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原中央歌舞剧院芭蕾舞剧团从1964年1月根据影片《红色娘子军》改编的,9月27日,周恩来观看了《红色娘子军》的彩排,非常兴奋,当即批准上演。

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舞蹈学校从1964年开始根据同名歌剧改编、排练的。到了1965年,逐步排成一个大型作品。周恩来非常关心这部作品,曾经十次观看演出,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根据这些意见,上海舞蹈学校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交响音乐《沙家浜》是中央乐团根据京剧《沙家浜》创作的。从1965年元月开始创作、排练,经过八个月的奋战,国庆节正式公演。

八个样板戏的创作成功是集体劳动的成果。这八个作品除《奇袭白虎团》外,都是移植改编的。它们的原作为样板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样板戏的创作过程中,又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原作者和原演出单位的热情支持。江青并没有付出过什么劳动。

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炮制出了《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诬蔑建国以来文艺界是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全盘否定了建国以来党领导文艺的成就,提出要搞“好的样板”作品,但迄无建树。于是,她便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无耻地窃取了1964年在周恩来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举办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成果及其他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别有用心地塞进自己的私货,钦定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为“样板戏”。并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制造谎言,说什么“样板戏”是江青“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率领文艺工作者”搞出来的,为江青篡党夺权捞取政治资本。还断言“样板戏”是“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只有它们才是“无产阶级文艺”。

1967年5月10日至6月中旬,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同时在首都舞台上演,历时37天,演出218场。5月31日,《人民日报》以《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为题发表社论,说这八个戏“宣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破产”。6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会演结束,号召“把革命样板戏推向全国去”。从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占据了全国的银幕、舞台,严重影响和损害了党的“百花齐放”方针的贯彻和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

字数:2099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350-353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