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大跃进运动     
字体 [大]    [中]   [小]

大跃进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推动下,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掀起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它是中共党内“左”倾冒进思想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57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在纠正急躁冒进倾向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圆满完成了当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并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满怀信心,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毛泽东、中共中央和地方的不少领导同志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急躁冒进情绪。表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急于求成,对经济发展的速度估计过高,希望打破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长速度的“常规”,来一个“巨大的跃进”,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错误地认为,当时中共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是右倾保守,把1956年正确开展的反冒进当作右倾保守不断地进行批判,使中共党内的“左”倾冒进思想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了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大倒退。

197年10月9日,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重提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并对1956年党中央采取的纠正急躁冒进倾向的正确方针提出批评。会后各省召开会议,贯彻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检查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期间提出,中国要在15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首次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2月2日,刘少奇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祝词时,宣布了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说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南宁会议精神,继续批判反冒进。南宁会议使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此后,一些地区和部门开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跃进”计划。

2月3日和28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题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和《反浪费、反保守是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的社论,号召“打破一切右倾保守思想,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苦战三年,基本改变当地面貌”的口号。3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的指示》,强调要采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开现场会和展览会等形式,“揭露和批判浪费、保守的现象和它们的危害性。”指出,这是一个“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的运动”。抓紧这个运动,“就可以用同样的人数和同样的财力、物力,办出比原定计划多百分之几十以至数以倍计的事业”。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有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多次讲话,继续批判反冒进,说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观点,号召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干。会后,各地各部门从上到下开展反右倾,批判经济建设中的所谓“稳健派”、“观潮派”、“促退派”,使“高指标”和“浮夸风”日益盛行起来。

1958年5月,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争取在15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批评中央和地方的“观潮派”、“秋后算帐派”,要求“插红旗”,“拔白旗”。会后,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6月1日,《红旗》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毛泽东4月15日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文章认为,“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片面地认为,中国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6月19日,华东地区召开农业协作会议,会议不切实际地提出今明两年把粮食产量提高到每人1 000斤至1 500斤(注:1958年全国每人平均粮食实际为406斤),并认为“在3年到5年内,把粮食增产到每人平均2 000斤是完全可能的。”7月,西北、华北、西南等协作区也相继召开农业会议,纷纷提出了农业“大跃进”的奋斗目标。西北粮食低产地区竟提出1962年粮食产量每人平均突破3 000斤。农业战线上的高指标浮夸风和瞎指挥迅速泛滥起来。各地报刊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为高指标、浮夸风推波助澜,在一片“层层加码,步步提高,指标修改又修改,突破再突破”的热浪中,一个个“创举”和“奇迹”先后在报纸上出现:贵州省金沙县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单产水稻每亩3 025斤;甘肃省文县景家坝农业社一个突击队,创亩产马铃薯17 410斤纪录;河北省静海县陈官屯用5天时间建成一座水力发电站;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亩产小麦2 105斤……“卫星”越放越大,最后竟放出了亩产小麦7320斤,亩产早稻82 525斤的“特大号”卫星。与此同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作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等荒谬的唯心论的口号也在报刊上出现了。

农业“大跃进”,工业也要“太跃进”。6月22日,毛泽东转发冶金部党组《关于产钢计划的报告》。报告说,根据各协作区会议情况来看,“明年钢的产量可以超过3 000万吨,而1962年的生产水平则将可能争取达到8 000或9 000万吨以上。”报告转发后,工业战线上的高指标浮夸风日益泛滥。

8月17日至30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在虚报浮夸的气氛中,规定了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正式决定并公布1958年的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 070万吨。这一指标完全脱离了实际,是当时我国实有的开采、冶炼、运输能力所不可能达到的。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会议要求各省、自治区党委把注意重心从农村转到工业方面来,各行各业支援钢铁生产,为钢铁生产让路。北戴河会议后,“钢铁元帅”正式升帐,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农村青壮年被抽调出来支援大炼钢铁,全国几千万人齐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到处找铁,到处砍树,一座又一座青山被剃了光头,许多人家的锅也砸了,火钳、铁锹扭弯作为废铁上交。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军队……全民行动起来,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漫山遍野,炉火熊熊,日夜不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将“大跃进”运动推向了新高潮。

即便如此,1958年钢铁生产任务仍未完成。这一年合格的钢产量只有800万吨,生铁1 369万吨,其中有416万吨是土铁。为了生产这些土钢土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消耗掉,不少设备因超负荷运转遭到严重损伤,矿石被过量开采,树木被大量砍伐,严重地破坏了矿石和森林资源。

10月份,全国直接参加大炼钢铁的人数由5 000万人增至6 000万人。到12月份达到9 000万人。全国兴建土高炉、小高炉8月份17万座,9月份猛增到60万座,10月份以后多到无法统计的地步。钢铁“卫星”放到了日产钢58 220吨,日产铁292 580吨的“纪录”。

在“大跃进”运动中,文艺战线也不甘落后。在9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创作座谈会上提出,“创作和批评都必须发动群众,依靠全党全民办文艺”。与会者表示,要象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都争取“大跃进”,放“卫星”。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又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与此同时,交通、邮电、教育、卫生等部门也争相仿效,开展“全民大办”。

北戴河会议后形成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恶性泛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严重混乱,10月以后,“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暴露出来,毛泽东和中央其他一些领导同志在农村视察过程中,逐渐觉察到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中的错误。此后,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一系列会议,对已经认识到的错误进行纠正。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经过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八届七中全会到1959年7、8月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的前半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试图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强调必须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发展商品生产,实行等价交换,保留按劳分配;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生产大队)为基础;压缩粮食、钢铁等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但是,当时的纠“左”,还是在充分肯定总践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没有认识到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把“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看成是具体执行中的偏差,因而未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又强调“气可鼓而不可泄”,这就影响了纠正“左”倾错误的深度和进程。特别是在1959年7、8月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后期,又错误地发动了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进而在全党开展“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从而打断了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倾错误继续延续,“大跃进”之风重新抬头,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损失。

1960年1月7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脱离实际地规定本年度钢产量为1 840万吨,粮食产量为6 000亿斤,并提出8年完成人民公社从基本队有制到基本社有制的过渡。会后,各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继续“大跃进”,纷纷大办县社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大办交通运输等,加上全党“反右倾”的影响,使“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等重新泛滥起来。到1960年下半年,“大跃进”和“反右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困难更加严重,迫使党中央不得不停止“大跃进”运动,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大跃进”运动,使我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使刚刚有所发展的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在1959年到1961年间遇到了极其严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主要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基建规模过大,重工业发展过快,城镇人口激增。第二,农业遭到严重削弱和损害。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抽调了数千万农村青壮劳动力,结果削弱了农业,挤掉了轻工业,粮棉产量大幅度下降。1960年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1 030亿斤,棉花减少1 680万担。第三,市场供应紧张,粮食和其他物资严重短缺,物价大幅度上涨,人民生活陷入了困境。一些地区的农村出现了逃荒要饭和饿死人的现象。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大跃进”运动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党的“八大”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字数:5053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221-228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伴随着“...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先后视察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的一些农村。在视察途中,他多次与当地负责同志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许多地方负责同志也都强调办大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字数:256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
  •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先后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合...参加扩大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人。从7月2日至7月15日,为庐山会议前期。按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经验,纠正错...字数:317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
  • 1961年初到1965年底,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困难...9月30日,中央批转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字数:338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