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一九五六年经济建设上的反冒进     
字体 [大]    [中]   [小]

1956年,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年底即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主要指标,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工业总产值为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但是,1956年经济工作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基建规模过大,基建投资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和生产的增长速度;职工人数激增,超计划招收职工146万人;农业生产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财政赤字很大(18亿元),物质供应紧张,商品库存减少。这说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超过了国家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在党中央领导下,采取果断措施,纠正经济建设中的急躁冒进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1956年初,周恩来就敏锐地发现经济工作中有急躁冒进倾向。是年2月8日,他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作了《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发言,指出: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现在有急躁的苗头,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否则就很危险。6月,国务院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向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克服急躁冒进是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6月20日,《人民日报》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意见,发表了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压缩了1957年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制止了供应紧张状况的继续发展。

9月16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报告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针对急躁冒进倾向,强调经济建设要按照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办事,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要执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大体平衡发展;第二,应该把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地发展;第三,应该增加后备力量,健全物质储备制度;第四,应该正确地处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财政收入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支出也必须首先保证经济的发展。根据上述方针,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9月27日,大会通过了周恩来的报告。

11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在《一九五七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批评了1956年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倾向,指出,由于1956年基建规模过大,投资速度过快,学校招生和农业信贷过多,造成了财政赤字扩大,货币发行量增加,物资销售增多,库存减少,各方面紧张,重点没有保证。因此,会议决定:1957年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作适当压缩,合理调整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国家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性。全会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决定按照“保证重点,适当压缩。”的方针,安排1957年的计划。

同月,陈云在关于商业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注意国家建设规模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平衡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出了毛病,关系就大了”。1957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陈云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着重总结了1956年反冒进的经验。指出: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力求做到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和物质供需三大平衡。这些观点对于克服冒进倾向,保证1957年计划的顺利完成起了重要作用。

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一九五七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指出:“为了缓和物资供应和财政支出的紧张局面……必须在1957年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作适当调整,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要求在压缩基建投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大量节减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费用,严格控制增加人员,克服铺张浪费现象。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为克服1956年经济冒进带来的物质财政困难,保证1957年经济计划的完成创造了条件。

经过艰苦努力,反冒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使1957年的经济工作稳步前进,圆满完成了当年的国民经济计划。1956年经济建设上反冒进的经验,对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1957年以后,中共中央,特别是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越来越陷入严重的“左”倾迷途,对1956年正确开展的反冒进加以种种指责和非难,把反冒进说成是右倾保守,认为右倾保守是主要危险,因而不断地批判反冒进、批判右倾保守,全盘否定了周恩来、陈云等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并通过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不断“反右倾”,大批反冒进的呼声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后果。

字数:2158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192-195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