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抗美援朝     
字体 [大]    [中]   [小]

朝鲜是文明古国,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首脑商定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北为苏、南为美受降区。这条线通称“三八线”。1948年8月,由美国一手导演的“大韩民国”在南朝鲜建立;同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北朝鲜诞生。12月25日,苏军撤出朝鲜;美军迟至1949年6月才撤离朝鲜,但仍留下了约500人的军事顾问团。

1950年6月25日拂晓,南朝鲜李承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越过“三八线”北犯,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远东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使用海空军全力支持南朝鲜作战;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公开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由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7月8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9月15日,美国纠集15个仆从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截断朝鲜人民军的主要补给线。10月1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大举进攻,19日占领平壤,尔后向中朝边境全线进犯;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和警告,狂叫“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接着竟逼近鸭绿江、图们江,用飞机扫射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企图把战火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在旦夕,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朝鲜战争爆发后,7月7日和10日,中央军委召开两次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从河南、湖南、黑龙江等地调集部队25万余人(后扩编到30万),组成东北边防军,并以两个兵团组成第二线部队。当时中国刚结束解放战争不久,百废待兴,经济实力还很小,非常需要一个持久的和平环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美国军事和经济力量都居世界之首。面临这样严重的局势,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从国际无产阶级利益和中国的长远利益出发,经反复研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东北边防军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迅即向朝鲜战场出动,协同朝鲜同志作战。随后,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指定彭德怀、邓华为中共志愿军委正、副书记。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和集安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为实现协同朝鲜人民军迅速打退敌人进攻,稳定并扭转战局的战略目的,中央军委根据彭德怀的建议,确定志愿军第一阶段“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方针。10月21日,彭德怀与金日成会见,共商抗敌大计。接着,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10月25日至11月5日。当时美伪军气焰嚣张,集中30万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的配合下,疯狂地分兵冒进,西线先头部队已达鸭绿江边的博川、云山、温井、熙山、楚山,东线之敌进至真兴里、松下里等地。10月25日晚,志愿军一部在开进中,于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同李承晚伪军第六师一部遭遇,突然发起攻击,全歼敌人。志愿军主力分兵猛攻,11月2日攻克云山。同时,志愿军迂回部队进至价川以北院里地区,敌侧翼受到严重威胁,被迫全线撤退。至11月4日,敌主力全部撤到清川江以南地区。这次战役歼敌1.5万余人,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4日至12月24日。美军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后,仍认为志愿军兵力不够,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于11月24日集中20余万人发动了“圣诞节攻势”。志愿军在冰天雪地、御寒装备不足和供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战术,先将敌引至定川、香积山、新兴洞、妙香山等预定战区,尔后集中优势兵力,从东、西两线与敌展开激战,12月5日收复平壤。这次战役共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民主朝鲜的全部国土和“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个半岛,使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企图破产,迫使敌人转入防御作战,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三次战役: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美军被击退到“三八线”后,一面积极调整部署,利用既设阵地组织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以图争取时间,伺机再行北犯。志愿军在人民军配合下,采取正面突破、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的战法,12月31日迅速突破敌人“三八线”既设阵地。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向东豆川、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左翼突击集团向洪川、横城方向突击。1951年1月2日,敌军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先后占领汉城、水源、金良场里、洪川、横城、利川、原州地区,将敌逐至“三七线”附近。彭德怀冷静分析了敌我形势,识破了敌人有计划向南退却,诱志愿军深入于不利地区与志愿军决战的企图,加上运输延长,供应困难,部队减员近半数等情况,于1月8日适时停止了进攻。这次战役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广大地区。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美国为挽回败局,缓和内战矛盾,稍经整顿补充,即调集23万兵力,1月27日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发动了全线进攻。敌人采取主力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等齐发展战术,企图把中朝军队击退到“三八线”以北。1月25日始,志愿军积极防御作战,有计划地对敌节节阻击。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主动撤离汉城,至4月21日将敌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这次战役歼敌7.8万余人,完成防御任务,并成功地掩护了志愿军新入朝各兵团的集结。4月9日,麦克阿瑟被撤职,杜鲁门任命李奇微继任其职务。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敌人策划新的进攻,妄图在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以实现其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中朝人民军队在4月22日就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兵力都在百万以上。22日至29日,志愿军、人民军歼敌2.3万余人,迫使敌人撤至汉城以北汉江、昭阳江以南地区。4月30日至5月21日歼敌1.7万余人,敌人退至县里以南下珍富里地区。5月23日以后,志愿军开始向北转移,敌人乘机反扑,志愿军采取机动防御作战,又歼灭大量敌人。由于交替掩护,配合欠佳,志愿军受到一些损失,至6月10日,敌人被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这次战役共歼敌8万余人。从此,敌我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志愿军五战五捷,把敌人由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局势,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交战双方谈判停火,军队撤离“三八线”的建议。由于双方力量相对平衡,美国被迫同意谈判。7月10日,朝中部队代表与“联合国军”代表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10月8日移至开城附近的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进入军事与外交斗争交织进行阶段。

由于美方对谈判缺乏诚意,在军事分界线、战俘遣返等问题上提出许多无理要求,阻挠达成协议。并在停战谈判期间,于1951年7月至9月先后发动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甚至不顾国际公法,实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中朝军队艰苦作战,建立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志愿军在作战中执行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采用“零敲牛皮糖”办法,一点一点消灭敌人,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歼敌25万多人,使战线稳固在“三八线”附近。1952年5月12日,美国“细菌将军”李奇微在世界人民的声讨中下台,美国克拉克上将接替其职务。

1952年春夏间,中朝人民军队为打击敌人、保存有生力量,发动全体指战员构筑坑道工事,挖坑道1 250公里,开凿一条石质隧道,形成了“地下长城”。10月中旬,美军投入6万多兵力,动用18个炮兵营、300多架飞机和178辆坦克,向中朝人民军队坚守的金化东北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大规模进攻,企图分割志愿军防御体系。中朝部队在表面阵地全被摧毁的情况下,依托以坑道为主体的防御阵地,打退敌人数百次进攻。经过43天激战,敌人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4架、大口径炮61门的惨重代价,又一次被迫回到谈判桌上。

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并在停战后控制有利阵地,中朝军队从1953年5月到7月27日,进行了三次反击作战,歼敌12.3万多人,恢复238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力竭技穷,不得不低头认输。7月27日,中朝军队代表同联合国军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联合国军代表哈里逊将军在签字时和他的僚属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毙伤俘敌人109.3万多人,其中美国军39.75万多人,李承晚的伪军66.7万多人,其他帮凶军2.9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22万余架,击沉击伤敌舰257艘,击毁击伤坦克2 690辆,缴获各种武器车辆十几万件。美国虽然动用了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很大一部分海军,使用了除原子弹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耗用了7 300万吨作战物资和200多亿美元,却遭到惨败,人员伤亡总数超过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伤亡的一倍。美国不得不承认朝鲜战争“是美国所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的战争”。

中朝人民军队并肩战斗,以劣势装备打败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取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现了无比的勇敢坚强,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志愿军中涌现出30多万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和6 100多个集体立功单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等就是突出代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国际主义精神赞歌。

中共各级党组织、各群众团体和由各民主党派发起成立的抗美援朝总会对各阶层广大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全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消除了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病,增强了民族自尊心。抗美援朝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共中央制定了“边抗、边稳、边建”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引下,国内的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志愿军参加了朝鲜人民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为了在协定的基础上,促使一切外国军队撤离朝鲜,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和平统一问题,1955年3月31日,志愿军首批6个师回到辽宁安东市。195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3月12日,志愿军总部发表撤军公报,首批撤出部队于3月15日动身回国。10月18日,志愿军发表向朝鲜人民的告别信,10月26日,志愿军全部撤出了朝鲜。但美军却留在南朝鲜不走。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侵占朝鲜和中国大陆的计划,戳穿了它纸老虎的本质,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加速了军队的建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字数:4676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58-65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