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粟特     
字体 [大]    [中]   [小]

又作“栗弋”等。古代西域民族。指古代中亚地区以商业经营为特色的索格底亚那人,原生活在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即索格底亚那)。操东伊朗语族古代语言,有文字。先后信奉袄教、摩尼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自古因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善于经商,足迹遍及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直到长安、洛阳等地。历受亚历山大帝国、大夏、大月氏、贵霜、萨珊王朝、哒、突厥、阿拉伯、蒙古的统治。与今中亚地区的塔吉克等族有渊源关系。

字数:204

施丁,沈志华 主编.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454页.
收录词条数: 19507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一作粟弋国。中亚细亚古国。...首都阿弗拉西雅卜(一名马拉坎达。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前4世纪为亚历山大占领,后历受大夏、大月氏、贵霜、哒、突厥所统治。8世纪阿拉伯入侵,逐渐伊斯兰化。公元1220年为蒙元成吉思汗所灭。字数:152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古代西域民族群体。为唐代对部分中亚粟特人的称呼。...九姓胡中多往西域和漠北经商或传播佛教者,其所用粟特文字母被借殖成回鹘文字母,回鹘人学得其工商技艺,其所信仰的摩尼教传播于唐和回纥。九姓胡在回纥的地位很高,常参与回纥政治、外交事务。字数:153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粟特国。详见“粟特国”条。字数:17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东麓,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已编号洞窟492个,保存壁画...莫高窟的另一宝藏是本世纪初所发现的经洞中的五万余件经卷、文书、织绣等文物,其中写本有汉文、藏文、梵文、佉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各种文字书写。内容除佛、...字数:1458 来源:中华国宝大辞典
  • 古代西域民族群体。通常泛指西域各族。......冠以“胡”字,如胡椒、胡萝卜等。自东汉起至隋唐,此称用于葱岭以西各族,如粟特人、康居人、大宛人,罽宾人、大月氏人、大夏人、贵霜人、安息人、大秦人、犁轩人、悦般人、揭盘陀人、哒人等。字数:224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古代北方民族。北魏时称“袁纥”,为当时铁勒东支诸氏族之一。......流域上游的于都斤山。以游牧为生。有突厥文和粟特文。两次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三次以公主嫁回纥可汗。贞元四年(788)自请改称回鹘。开成五年(840)为黠戛斯人所破,余众分别西迁。字数:240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