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针挑疗法     
字体 [大]    [中]   [小]

针挑疗法是在身体一定的腧穴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拨出一些纤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在我国民间流传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医家郭右陶的《痧胀玉衡》及吴尚先的《理瀹骈文》都详细地记载了这种疗法。
 操作方法
 ·选择挑点·
 挑点,称“针挑点”或“针挑穴点”,它是针挑法在人体施术的具体部位。可分为固定针挑点和非固定针挑点两类。固定针挑点即按本书“针刺疗法”选穴挑治,非固定针挑点是在体表寻找出的异感点、颗粒点、结节点、脉络点、暗红点等。
 ·挑治方法·
 1.挑刮法:先在预定的体表上压刮皮肤,使之充血,透露出隐伏着的痧斑,然后改用挑法,把痧斑挑破出血。
 2.钳痧法:与挑刮法相似。不同的是挑刮法是先用刮法使皮肤充血透痧,再加挑痧;而钳痧法则是采用钳拧法使皮肤充血透痧。钳痧的手势是以右手的中、食指构成一个蟹钳形状,蘸些盐水或开水,对准要钳的皮肤顺序而钳,一拉一放,反复几次,皮肤局部便有充血发瘀现象。热毒越重,皮肤越易瘀黑。不属于痧斑热毒重症则不易发瘀。
 3.捉慓蛇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捉拿(或用右手拳尖压刮)患者肌肉丰满的部位(常在上臂内侧、胸大肌、背胛区),如立即隆起一条蛇形样物者, 即称 “慓蛇”。如是慓蛇症, 被捉拿处可出现索状如蛇的凸条, 这时应立即改用钳痧的手势钳捉住这条“蛇头” (先露者为头, 后露者为尾), 把它拉起来, 拉起到一定程度时再让它从手钳中滑脱, 从蛇头钳捉至蛇尾。如此捉拿几次, 直到被钳处的慓蛇不再隆起为止。如此, 一处一处部位按顺序捉拿完毕。这种方法叫 “捉慓蛇法”。
 4. 挑羊毛疔法: 当人体发生某种疾病时, 在背部常发现数个毛孔凹陷, 周边有红圈, 红圈多有一缺口, 压之褪色, 红圈内的毫毛竖立挺直, 有如钉子钉在毛孔上; 如果把毛轻轻拔起,毛的根部常有一条带黏性羊毛状的细丝被拔引出来, 这就是俗称的 “羊毛疔”。挑羊毛疔时, 先局部消毒, 再用中、小号的缝衣针作针具, 用针尖轻轻横斜刺入挑点的毛囊根部, 注意不要过浅或过深, 最好是刚刚刺中毛囊, 用柔力挑起毛根, 毛根会随针而起。如果一次未成功, 可如法再施治。如果实在挑不出羊毛丝状物, 也不要强求, 但要在毛根处多挑几下, 作破坏性的挑刺, 挤出毒血, 方能奏效。如果有多颗羊毛疔, 应尽量一一挑治, 一次未挑完, 可分多次挑治。
 5. 挑挤法: 此法操作简单, 即用针挑破皮层后, 轻轻挤压, 挤出血液或黏液即可。面部危险三角区 (双眼至口用直线连接, 成三角形, 此域间淋巴及血管分布较密, 且距大脑较近,有感染时容易波及大脑, 故称危险三角区) 上的炎性病灶, 禁用挑挤法, 以免迫毒入脑。
 6. 挑脂法: 挑脂是指挑到皮下脂肪层, 取出脂肪团。多用来治疗小儿疳积症。治疗疳积症主要是挑手的 “疳积点”。疳积点在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近掌心处指节腹面的正中。预先消毒, 然后押手。押手是术者或助手用左手挟持住患者要挑的手指, 并用右手的拇指分别向着自身的方向滑压几次。滑压时要经过挑点。最后固定在挑点的旁边, 用力压着不动。其目的是要排除局部血液, 压迫止血, 并使挑点皮肤紧张, 皮下脂肪易被挤出。挑脂时术者右手拿针对准挑点中心, 迅速挑开皮层, 进入皮下。这时, 皮下脂肪由于受到术者两个指头在旁边的压力,很快便会从针口冒露出来。术者用针头边挑边刮,把分布在脂肪团上的稀疏纤维挑断,尽量挤出脂肪小体,最后用针体把创口残留的脂肪刮净。取出脂肪体后,创口涂上红汞,用消毒纱布垫包扎,加压3分钟~5分钟,以防出血。在未封压好创口之前,术者或助手的押手不要放松,否则立即出血。术后5日之内不要去掉包扎的纱布垫,也不要污染伤口,以免感染。
 适应证
 针挑疗法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和五官科多种病症,它不仅对功能性疾病有效,而且对某些细菌性炎症和实质性肿物也有一定的消炎散结作用。
 1.胃脘痛:一般取肝俞、脾俞、胆俞、三焦俞、足三里等穴,用挑挤法。1日~3日挑1次,5次~10次为1疗程。
 2.急性胃肠炎:在脐周用钳痧法治疗。
 3.痔疮:在腰骶部寻找皮肤异点(微红色或粉白色,稍隆起如针帽大小),未能找到皮肤异点时,可在气海俞、大肠俞或上髎、中髎、下髎穴挑治,或取长强穴旁开1寸处,施行针挑,对单纯性内痔疗效较佳。2次~4次为1疗程。对于内痔便血者,可取大肠俞,令患者取坐位,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向内深刺,可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患者仅感微痛,不易出血,挑后以酒精棉球消毒,贴上胶布即可。一次挑一侧穴位,3日~5日后再挑另一侧穴位,一般挑2次即可。针挑时应注意选准穴位和局部皮肤消毒,以防感染。针挑后3日内不参加体力劳动;孕妇禁用,以防流产。
 4.疳积:取四缝穴和疳积点,四缝穴用挑挤法,疳积点用挑脂法。
 5.急性结膜炎:初起者急将耳向前折卷,挑耳尖上方,以出血为度;严重者加用太阳、攒竹、大椎。左眼病挑左侧穴,右侧病挑右侧穴。一般每日1次,每次挑二三穴。病重者1日可挑二三次。
 6. 痤疮: 让患者伏于椅背上, 撩起其后衣, 充分暴露背部。用手掌在脊背两侧第一至第十二胸椎的两旁各开0.5寸~3寸处摩擦数次, 然后寻找反应点。此点类似丘疹, 稍突起, 呈灰白色或棕褐色、暗红色、浅红色, 压之不褪色。在此反应点局部消毒, 术者拇、食两指固定其两旁, 右手持三棱针, 挑破表皮, 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 挤出少量血液或黏液, 然后用酒精棉球覆盖伤口, 胶布固定。每次挑一二个反应点, 5日~7日挑1次, 一般挑3次~8次即愈。
 7. 颈淋巴结结核: 取八髎、髎间穴挑治。可分组挑治, 如双上髎、双上髎间、双次髎、双次髎间等等。或寻找背部红色疹点以及鸠尾穴挑治。
 8. 癫痫: 取长强穴上0.5寸、1寸、1.5寸3处, 挑取皮下组织, 每周1次, 3次为1疗程。
 禁忌证
 严重心脏病、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妊娠禁用。
 注意事项
 1. 病人最好取卧位, 以防晕针。
 2. 消毒必须严格, 术后3日~5日内局部不得用水洗, 以免伤口感染。
 3. 挑治后伤口有热痛感, 当日不做重体力劳动, 应注意休息。
 4.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伤口如果感染,应按照外科常规处理。

字数:2577

刘道清 主编.家用民间疗法精选.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第126-130页.
收录词条数: 42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