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拔罐疗法     
字体 [大]    [中]   [小]

拔罐又称“拔火罐”, 我国古代称“角法”。是用火烧罐状器具内壁, 造成罐内负压, 然后将器具紧紧扣在患处或穴位上,造成瘀血现象,从而起到治病作用的一种常见的民间疗法。
 民间先用牛、羊角作罐子, 后来改用竹管做罐子, 最后又改为陶制罐子和玻璃罐子。
 操作方法
 ·器械准备·
 需要火罐、火柴、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小瓶盖。火罐可在医疗器械商店买到, 有大小各种型号, 应有尽有。有时家庭急用, 没有标准的火罐, 也可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 用茶缸、大口瓶子、碗、笔筒等作火罐。
 ·拔罐方法·
 1. 投火法: 根据病变部位及疾病性质, 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1个或数个以及火柴、酒精棉球或纸片等。让患者取合适体位,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 投入罐中, 然后立即将火罐罩在选定的部位, 停5分钟~10分钟起罐。起罐时切不可硬拔硬拉,以免撕破皮肤。操作者应以左手扶罐, 以右手大拇指沿火罐一侧边缘下压患者肌肤。这样, 火罐与肌肤之间就出现一个空隙,空气从这里进入罐内, 火罐即自行脱落。投火法适应于侧面横拔, 否则容易因燃烧的酒精棉球或纸片落下烧伤皮肤。
 2. 闪火法:将火罐、火柴、酒精棉球、长镊子等准备好之后,让病人取合适体位, 操作者划着火柴, 点燃酒精棉球, 然后左手持罐, 右手用镊子夹起着火的棉球, 在罐内壁中段绕上一周, 迅速罩在选定部位。停5分钟~10分钟起罐。起罐方法同“投火法”。闪火法比较安全、节约, 操作熟练时1个棉球可连续拔5个~7个火罐。
 3. 贴棉法: 将酒精棉球展成薄片状, 贴在火罐内壁中段,点燃后罩在选定部位, 停适当时间起罐, 方法同上。贴棉法不受体位限制, 但要注意贴棉的酒精含量不宜太多, 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会灼伤皮肤。
 4. 隔盖法: 让患者取卧位, 将小瓶盖放在选定的部位上,凹面向上,将酒精棉球放在瓶盖内, 点燃, 然后将火罐罩住瓶盖, 即可吸在肌肤上。停适当时间, 起去火罐, 方法同上。此法安全可靠、吸力大、易于掌握, 宜于初学者使用。
 适应证
 1. 咳嗽: 拔肺俞、云门等穴。
 2.哮喘:拔天宗、肺俞、膻中等穴。
 3.腹痛:拔中脘、天枢、中极、关元等穴。
 4.腹泻:拔神阙、天枢等穴。
 5.胃肠神经官能症:拔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天枢、关元等穴。
 6.脱肛:拔长强穴。
 7.痹证:在痹痛局部选穴,如腰痛拔肾俞、腰、阳关、次髎等穴;腿痛拔环跳、阴市、伏兔、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上肢痛拔肩髃、合谷、外关、臑俞等穴。
 8.各种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在扭伤或劳损局部选穴。
 9.面神经麻痹:拔下关、地仓、颊车、太阳、风池等穴。
 10.神经衰弱:拔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心俞等穴。
 11.阴缩:拔神阙、关元、气海及小腹两旁穴位。
 12.产后子宫收缩痛:拔关元穴。
 13.月经病与带下病:拔关元、气海、带脉、归来、命门、中极、三阴交、天枢等穴。
 14.蛇咬伤:先在蛇咬伤处用三棱针刺出血,再拔火罐,拔出黑紫毒血。
 除此之外,拔罐还可治疗许多疾病,取穴可参考本书“针刺疗法”部分。
 禁忌证
 精神病、水肿病、皮肤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不宜用此法。
 注意事项
 1.孕妇、妇女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 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 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2.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掌握操作方法,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解除病人顾虑, 以免精神紧张。
 3. 火罐口径大小要与局部面积相适应。局部面积大的用大火罐, 局部面积小的用小火罐。
 4. 拔罐时罐与肌肤一定要吸紧。吸得紧, 效果好; 吸得松, 效果差。
 5. 牢记禁忌证与禁止拔罐的部位。
 6. 在上次拔罐出现的瘀血现象尚未消退之前, 不宜在原处拔罐。
 7. 防止烧伤、烫伤, 并注意防止火灾。
 8. 若拔罐处发生水泡, 可外涂龙胆紫药水。
 9. 拔罐时注意不要使患者受冷受风, 以免感冒。

字数:1704

刘道清 主编.家用民间疗法精选.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第29-32页.
收录词条数: 42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