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十一画     
字体 [大]    [中]   [小]


 周公族之后。偏将军后裔以官为氏。汉有偏吕张。
 
 祭氏,周文王子姬昌,即周公,其子有封于祭(河南省郑州市东北的祭城)。史称祭伯。祭国灭,其遗民有祭姓。
 
 商氏,帝喾生子契,赐子姓,封于商丘。契13代孙汤灭夏桀。建立商朝,因祖上曾封于商之故。传32代王,至帝辛,为周武王灭。原商朝遗民遂有商姓。一说,卫鞅封于商,子孙有商姓。
 
 盛氏,周初,召公姬奭封燕,其裔又封于盛(河北省境),遂有盛姓。汉元帝刘奭,任北海太守。为避讳,改为盛伟,形成盛姓1支。祖籍汝南郡。
 
 莫氏,颛顼为帝,筑鄚城(河北省任丘县),其后裔遂以居地为鄚姓,省文为莫氏。又,莫氏出自慕姓。北魏邢莫氏、莫委氏,改为莫氏。祖籍钜鹿郡。
 
 開氏,姬姓,春秋,卫国有卫公子开方,侍齐桓公得宠,与易牙、竖刁专权弄朝。开方后裔为开氏。汉有开车,宋朝,赵山改姓开。望出陇西。
 
 经氏,魏有经侯,经氏当为其后,望出平阳。
 
 假氏,战国,魏王后裔有假氏。汉时,有人名假仓,治《尚书》,其裔孙形成假氏,祖居陈留(河南开封市南)。
 
 都氏,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阏,字子都。其后裔以祖字遂为都氏。一说,楚国公子田,食采于都邑,称公都氏,其后代遂以地为都姓。祖籍太原郡。
 
 偪氏,姞姓之后。春秋晋襄公母亲偪姓。
 
 皋陶生於曲阜,偃地。是为偃姓。6蓼皆偃姓之国。 王莽时,有偃参。晋士官有偃子皋。 匽姓族为别支庶亦有偃氏。
 
 庾氏,尧为部落首领时,有职司粮食之官,名掌庾大夫。夏商周3代皆有此官,司仓库廪庾。子孙遂有仓、库、廪、庾诸姓。祖籍济阳郡。
 
 偶桓,字武孟,太倉州人。曾以诗文谒见倪瓒,瓒称贺辞。
 
 终氏,颛顼有子老童,童生吴回,回生陆终,终的子孙遂有陆、终氏。夏朝有终古,为太史令。祖籍南阳郡。
 
 明,洪武初,翰林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姓1968个。而本邑如术如傌,尚未录入。
 
 逯氏,秦国公族大夫封于逯邑(陕西省境),其后裔遂有逯姓。楚国公族,有逯姓。祖籍广平郡。
 
 盖氏,春秋,齐国大夫食采于盖邑(山东省沂水县西北)。子孙遂有盖姓。北魏,盖楼氏改为盖氏。祖籍汝南郡。
 
 唐,乾恩彦后裔姓,褚遂良曾以诗相赠。
 淳于
 淳于氏,周武王封夏斟灌国后裔于川邑(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川国,史称川公。春秋时,有川是宴,亡于杞。川国公族定居淳于城(安丘县东北淳于城),后,复国,改名淳于国,为春秋小国。国亡,子孙遂复为淳于氏。
 
 疏勒,西域国名。以国为氏。汉,有勒尊,晋有勒满。
 
 明,匙广,蒲城人,明嘉靖中贡士,任州判,其裔孙匙氏。
 
 鈄氏,战国时,田氏代齐。原齐国君康公逃亡海上荒岛,以穴为屋,以鈄为锅,以野菜为食。其后裔为纪念祖先的艰辛经历,遂有鈄姓。
 
 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望出渤海。嶺南多区姓。
 
 参氏与葠氏通。祝融之后。陆终第二子参胡,后裔参姓或葠姓。
 
 圈氏,本毕姓。楚罷熊之后裔,望出陈留。后汉末,圈称,字幼举,撰《陈留风俗传》。
 
 国氏,大禹为部落首领时,有司车马专职的官人名国哀,为国姓始祖。春秋时,郑国郑穆公子公子发,字子国。 国生辄,字子耳。耳生侨,字户。户以祖父字为国氏。齐有国氏,为上卿,太公之后。祖籍下邳郡。
 
 祖乙7代孙迁于挚,其裔有执氏,挚氏。
 
 明朝,基厚,大足人,正统间湖广道州吏,其后裔姓。
 
 婁氏,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于杞,为楚灭。子孙食邑于婁,因以为婁氏。城阳诸县有婁乡故址。一说,邾婁国之后,婁氏。又,北魏时有匹婁氏、伊娄氏和乙那娄氏改为婁、魏姓。祖籍谯国郡。
 
 寇氏,出自姬姓,黄帝后裔浚义有寇姓。辽,平乌丸單于有乌桓寇氏。寇晏敦其后裔寇氏。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为氏。一说,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官为氏。又说,后魏改口引氏为寇氏。祖籍上谷郡。
 宿
 古宿六斤氏,改为宿氏。伏羲后裔封于宿(山东省东平县东),建立宿国,后人有宿姓。后汉有宿仲谈,后魏有刘子义,因功赐姓宿,宋有宿干之。祖籍东平郡。
 
 秦汉狱官曰尉堠,以官职为氏。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尉止,被子产、子蟜所杀。其子尉翩奔宋国。战国时,翩后裔缭著《尉缭子》25篇。其后裔以官为氏。魏孝文帝改尉迟氏为尉氏。北齐时,有尉景。宋初,有尉昭敏,永静人,为节度使。祖籍太原郡。
 尉迟
 尉迟氏,北魏有尉迟部族,后有改为尉氏、迟氏。唐,尉迟恭朔州善阳(山西朔县)人,初为刘武周部将。 归唐封为鄂国公。
 
 崇氏,唐虞之孙封鲧于崇。称崇伯。舜殛鲧于羽山,以其国更封诸侯。商末,崇侯虎、西伯伐崇,将崇灭掉。其子孙以国为氏。
 
 明朝,崩愈坚之后,潛山人。正德年,任固始县丞。
 
 崔氏,出姜姓。春秋时,齐国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讓国于叔乙,食采于崔邑(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其子孙遂为崔氏。
 
 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夏、商、周有巢国(安徽省巢县一带),春秋时,楚灭巢。子孙以国为氏。祖籍彭城郡。
 
 常氏,姬姓。周武王弟叔康封于卫,建立卫国,叔康又封子于卫国的常邑(山东省滕县东南)。子孙因以为常氏。一说,黄帝臣常先,其后有常羲,女性,善占月。其后裔为常氏。亦改为常氏。楚公族桓惠公之后亦有常姓。战国时,吴国公族有常姓。祖籍平原郡。
 
 康氏,姬姓。卫叔康之后,以谥为氏。望会稽、东平、京兆。一说,西城有康居国,其地位原苏联境内,东汉,康居国遣使待诏河西而留居。其后因康姓。宋朝,宋太祖讳匡,天下匡姓族改为康氏。祖籍京兆郡。
 
 庸氏,商时侯国有庸国(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周武王时,助周伐纣。房州西250里有上庸故域。楚灭庸,子孙以国为氏。
 
 张氏,“张、王、李、赵”黄帝赐姓。春秋,晋国人名解张,字张侯,世代为晋国卿仕。“三家分晋”后,其族人以祖字为張氏。一说,黄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挥,官职弓正,夜观孤星,状射天狼。悟而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張。祖籍清河郡。
 
 彪氏,出齐郡,春秋,卫国公族有大夫彪傒。宋有彪虑臣。其裔孙为彪氏。祖居河南均州。
 
 從氏,周平王的少子精英封于枞(安徽省桐城县东南),建立枞国。侯爵,世称枞侯,至汉代,乃有枞姓。子孙去“木”而为从姓。汉将军從公之后裔从姓。祖籍东莞郡。
 
 悉氏,上古,悉清为神农老师。其裔姓。
 
 卫大夫孙林父失宠,奔晋、齐2国。后卫殇公时归国。卫殇公封其于戚(河南省澲阳市北戚城),其裔以地为氏。汉,临轩侯戚鳃之后裔姓。祖籍东海郡。
 
 扈氏,夏时为诸侯。夏为扈,商为崇扈,秦改为鄠。今陕西户县北10里,有故扈城。 国亡,子孙以国为氏。 又,北魏有扈氏,改为扈氏。祖籍京兆郡。
 
 聃氏,文王第十七子季载,西周时,任司空。职司水利土木事务。受封于聃(河南省平舆县北),建立聃国。春秋,蔡灭聃。聃之遗民遂有聃姓。一说,春秋时,老子名耳,字老聃。其后裔遂有聃姓。
 
 接氏,春秋,齐国公族渊捷,熟黄老学术,史称捷子,一名接昕。其后裔遂有接氏。
 
 捷氏,曹姓。邾公子捷之后裔捷姓。黄帝有臣捷
 
 古叶谷浑部族姓氏。北魏时,部帅为拾寅。 明,拾敬,洪武5年任税课大使。
 
 救氏,汉,谏议大夫救仁之后裔姓。
 
 敖氏,颛帝之师名大敖,其后裔以祖字为敖姓。宋,敖颖仕登进士第。有敖知音,临江人。祖籍谯国郡。
 
 斛氏,宋朝,斛继善,绍兴间,任判汀州事。斛通觳。
 
 齐大夫食邑于晝(山东省临淄西北),因为氏。
 
 曹氏,周诸侯国名。姬姓伯爵,周武王封弟文王第十三子振铎于曹(山东省定陶县东南),建立曹国。称曹叔振铎。武王克商,都陶近(定陶县西北)。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颛顼玄孙陆终第四子名安,佐大禹治水,因功赐姓曹。又,中国西北突厥建有康国,子孙分封曹国。遂有曹姓;“昭武九姓”有曹姓,位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东北方。唐时,不断派遣使节,定居中原,繁衍生息,遂有曹姓。祖籍谯国郡。
 
 梁氏,赢姓,伯爵,颛顼后裔。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陕西韩城县南)。僖公19年,秦灭梁。子孙以国为氏。晋有梁益、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而以邑命氏。又,魏拔列兰氏,改为梁氏。祖籍安定郡。
 梁丘
 梁丘氏,春秋,齐国大夫因功受封于梁丘(山东省成武县东北)。子孙遂以邑为氏。
 
 梓氏,春秋,郑大夫梓慎世代为郑国卿仕,为“梓人”。职司木器制作。 其裔孙遂有梓姓。
 
 梅氏,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安徽省亳州市),伯爵。史称梅伯。纣王荒淫无度,梅伯谏而不听,反被诛杀。周灭商,武王封梅伯后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裔以国为氏。祖籍汝南郡。
 
 浣氏,战国,赵献侯名浣。以名为氏。浣平,宝鸡人,任成都府教授,明永乐举人。其后裔姓。
 
 淳氏,宋朝淳坤,遂宁人,端平进士,其后裔淳姓。
 
 液氏,上古道术之士液容调,善炼化,能做液汤,后嗣因以液姓。
 
 淡氏,宋朝淡成,郧人,革职时为海盐知县。崇“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而以意为氏。
 
 清氏,少昊氏后裔封于清(山西省稷山县东南),建立清国。子孙以国为氏。晋有大夫,食邑於清,至晋厉公嬖大夫清沸魋,始以邑为氏。
 
 淹氏,淹彪,字文宗。河南雒阳人,隋,开皇初,任莒州刺史。其裔淹姓。
 
 淑氏,前燕扬威将军淑虞之后。
 
 渌氏,颛顼老师渌图之后。
 
 猛氏,春秋,宋大夫猛获之后,望出城陽。
 
 理氏,咎繇为堯理官,子孙遂为理氏。商有理徵,改姓李氏。
 
 皎氏,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祖居湖广竹
 
 众氏,姬姓。鲁公子益师,字众仲,亦众父,以字为氏。
 
 第氏,第二氏,复姓省为单姓。祖先齐诸田,汉武帝至渚陵,以门秩次第,赐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田癸为第三氏。后省而为第氏。祖籍陇西郡。
 
 符氏,出自姬姓。 鲁顷公之孙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祖籍瑯琊郡。
 
 古时,有习国(陕西省商县东南,即武关),其后裔以地名遂有习姓。晋,有习鉴齿,望出襄阳郡。
 
 莽氏,出自马姓。 东汉时,马皇后先祖马何多,在林光宫,曾谋杀过汉武帝,事败被诛。马皇后追忆此事,十分懊恼,耻与同姓,遂令马族贬姓莽。
 
 莞氏,春秋时,楚国有大夫莞苏,其后裔莞姓。
 
 莆氏,莆麻,枝江人,明洪熙中,任雩都县知县。
 
 莒氏,秦之先祖为赢氏。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莒氏。
 
 莊氏,芈姓。楚国君王芈旅去世,谥“庄”,史称楚庄王。子孙以谥为氏。一说,宋戴武庄之后,以祖字为姓。汉,明帝讳庄,庄姓避讳改为严,时庄光改为严光。楚大儒庄周之后裔姓。祖籍天水郡。
 
 菅氏,汉,菅禹。唐,菅崇嗣之后裔姓。
 
 蛇氏,古,羌族姓氏。望出南安(甘肃陇西)、雁门(山西代县)。姚苌蛇,南安人;又,十六国时,建武将军蛇元,望出雁门。其裔姓。
 
 许氏,姜姓。与齐同祖。尧帝时,炎帝裔孙有四岳伯夷。周武王灭商,追封先贤后人,封伯夷裔孙文叔于许(河南省许昌市)。为太狱之嗣,建立许国,为侯爵,史称许侯。春秋时,楚灭许。原许国遗民以国许姓。一说,尧时,贤人许由,字武仲,隐居沛泽,尧曾欲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就,隐退中岳、颖水之阳。其子孙遂许氏。
 
 赦氏,春秋,赵简子有臣赦厥,其后为赦氏。望出河东。赦敬,中牟人,明朝正统举人。后裔姓。
 
 钓氏,以嗜为姓。簑衣垂钓,其乐融融,遂钓姓。钓宏,眉州人,南宋绍兴进士。其后裔姓。
 
 釧氏,明万历间,闾中人,贵阳县丞。钏佩,云南人。
 
 郭氏,出自姬姓。夏朝时,有郭支,商时,有郭崇。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 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予郑武公。楚庄王起陸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封虢叔裔孙于阳曲,称郭公。虢与郭转音。 因以为氏。望出华阴、冯翊。祖籍太原郡。
 
 闵氏,鲁庄公子启继位为鲁闵公。 中路夭亡,为庆父所害。子孙以祖谥号“闵”为氏,望出太原。祖籍陇西郡。
 
 陳氏,妫姓。初封虞城。后封陈(陈州宛丘县)。本太皋伏羲氏之壚。周武王克商,力求舜后,以备3恪。得胡公满,封之陈以奉舜祀。子孙以国为氏。 又,广陵之陈,实刘氏相鲁,无子。 以外甥矫嗣。北魏侯莫陈氏亦改为陈氏。 又,白永贵隋初改为陈氏。元朝,陈友谅本姓谢,因其祖入赘于陈姓,遂改陈氏。祖籍颖川郡。
 
 陸氏,齐有大陸氏,后改为陆氏。春秋,陆浑国,后裔亦为陸氏。又,田宗裔孙齐宣王少子季达,一说季逵,因封于陆乡(山东省平原县),其子孙遂有陆氏。北魏步陆孤氏,亦改为陆氏。祖籍河南郡。
 
 陵氏,陵茂,高邮州人,明,永乐年间,任滦州同知。
 
 陶氏,古有陶丘氏,与尧系陶姓同宗,亦为陶氏。春秋时,齐国有陶丘德,为陶氏始祖。陶唐氏之后,亦为陶氏。虞思为周陶正,为掌管陶质器物的制作之官。虞思子虞阏承父位,仍为陶正。子孙遂为陶氏。商人七族有陶氏,此皆以陶冶为业而为氏。祖籍济阳郡。
 
 陰氏,姬姓,管夷吾裔孙,为楚阴大夫。因以为氏。一说,后周赐姓邱氏、阴氏。隋复旧姓。宋朝登科阴信臣、阴昭、阴悼,凤翔人。祖籍始兴郡。
 
 雪氏,春秋,楚国公族后裔有雪姓。明,雪霁,山西人。洪武间,任吴江汾湖巡检。
 
 毫氏,东汉,毫康,甘陵人,其妹为汉桓帝皇后。其后裔姓。
 
 饥氏,殷人7族有饥氏。汉,大豪饥恬之后。
 
 馮氏,姬姓。春秋,郑庄公名冯,其支庶以其名为氏。郑大夫冯简子后裔冯姓。周武王封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于��城(蒼桔郡冯乘县)。其后裔以祖上封邑为��姓。省为冯姓。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颍川;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上党;宜都侯之后出长乐;燕王冯宏之后出京兆;西魏宁州刺史之后出弘农;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出河涧。祖籍始平郡。
 
 魚氏,春秋,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魚。其孙以祖字为鱼姓,另一支遂为魚孙姓。唐朝,尚可孤,为神策大将军,本宇文氏别支。为魚朝恩养子,更名魚智德。后受赐姓名李嘉勋。不允复姓,子孙遂成魚、李、尚3姓。祖籍雁门郡。
 
 堵氏,春秋时,郑国大夫,食采于堵邑(河南省方域东),以邑为堵氏。其裔有郑国堵叔、堵寇、堵师叔、堵俞弥、堵狗、堵汝父。张、燕姓源于堵。祖籍河东郡。
 鹿
 鹿氏,春秋,卫大夫食采五鹿(河南省濮阳市东北),子孙因鹿氏。北魏有阿鹿桓氏亦改为鹿氏。
 麥
 麥氏,春秋,楚有麦邑(湖北省当阳东南),因邑而氏。广东有此姓。 望出汝南。
 
 麻氏,春秋,楚大夫食邑于麻(湖北省麻城)。后裔熊婴奔齐,为齐大夫。其后裔遂有麻姓。望出上谷。宋,祥符年间登科进士有麻温舒,元丰年间有麻中孚,怀州人。祖籍上谷郡。
 
 章氏,姜子牙佐周灭商,受封于齐,建立齐国。姜太公子孙受封于鄣(山东省章丘县),建立鄣国。春秋时,齐灭鄣。鄣国遗民遂有章姓。黄帝后裔有任姓,又分出10姓,其中亦有章姓,祖籍河间郡。
 
 过氏,夏时,有过国(山东省莱州),国君名浇。过国被有穷氏伪君主寒浞所灭,浇的子孙以国为过姓。
 
 奢氏,源于苗姓,黄帝有大臣奢龙,为黄帝7个辅政大臣之一。原为奢比国人。其后裔有奢姓。
 
 莘氏,祝融之后分为8姓:已、秃、彭、姜、妘、曹、斯、莘。莘氏源于此。夏初,启封帝喾高辛氏之子挚的后代于莘(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国亡,其遗民以国为莘氏,祖籍天水郡。

字数:6313

柴玉文 著.中华姓名词典.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57-673页.
收录词条数: 242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篮球是球类运动主要项目之一,是中学以上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因最初是用装物的篮筐作为...运用各种灵巧的运球、传球、投篮等战术、技术相互进攻防守。在比赛中把球投入对方的球篮内方得2分,如果对方犯规罚球进篮后得1分。每场比赛是40分钟,分上,下两半时,在比赛过...字数:519 来源:教育辞典
  • 现行教育体制各州大体相同,普遍实行6—15岁的义务教育(塔斯马尼亚州至16岁)。多数儿童满...中等教育5—6年,分为初中3—4年(七至十年级),高中2年(十一至十二年级)。中学多数为综合性学校,除普通课程外,大多有家政、商业、木工及其他技术课。一些州还设有技术、...字数:430 来源:教育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