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高颎被诬遭免案     
字体 [大]    [中]   [小]

高颎为隋文帝佐命功臣之一,隋初各项制度的建立“多出熲手”。自建隋后,一直任宰相之职。开皇初,诋毁、攻击他人的事也不少,或出于妒忌,或政见不同,然当时文帝十分信任高颎,凡“短颎于上”者,“皆被疏黜”,并让高颎之子高表仁,娶太子杨勇之女。开皇后期,太子杨勇失宠于文帝,文献独孤皇后又偏爱晋王杨广,“潜有废立之意”,曾以言试探过高颎,但高颎反对,说:“长幼有序,其可废乎!”独孤皇后知高颎之意不可夺,就想暗中将高颎除去,在文帝面前对高颎“渐加谮毁”。王世积之案发时,推覆之际,有些涉及到宫禁中的事,王世积说是从高颎处得到的。又有御史劾奏,说高颎与元旻、元胄,都与王世积“交通”,并受其名马之赠。元旻、元胄皆坐此罪免官。文帝要就此治高颎罪,时上柱国贺若弼等大臣都出面证明高颎无罪,使文帝更加恼怒,将他们都下狱。迫使朝臣无人再说话,高颎即被免官职,但仍以齐国公的身份居于其府第。不久,高颎的属官又上言告举高颎家中的“阴事”。声称,高颎之子高表仁对高颎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文帝更加恼怒,下令将高颎囚于内史省而鞫审之。御史台又弹奏说曾有和尚沙门真觉对高颎说过:“明年国有大丧”。认为高颎已有“谋反”之心。有司奏请斩高颎。文帝说:“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为了免担恶名,于是将高颎除名为民”。此案与虞庆则“谋反”案、王世积“谋反”案,性质相似,都是捕风捉影,仅凭他人告举,即以“谋反”论罪。可见文帝晚年疑心重而手段狠,高颎能保全性命,恐怕也是文帝明知其必无心,起码也是“反形未具”。若真行斩,亦恐天下人不服。

字数:689
  •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 卷三六《后妃·文献独孤皇后传》
  • 卷四一《高颎传》
  • 卷五六《薛胄传》
  • 卷七五《儒林·元善传》。
  •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隋文帝开皇十九年》。

郭成伟,肖金泉 主编.中华法案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第208页.
收录词条数: 3896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