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小儿流涎症     
字体 [大]    [中]   [小]

3岁以上小儿唾液仍经常不自觉地从口内溢出,或患口、咽黏膜炎症,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及呆小症等症,并发唾液过多并不能下咽而外流。本病常伴口周发红,口角溃烂,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些患儿尚可出现神疲,乏力,腹泻等症;也可出现口臭唇红,便秘,尿黄等热象。本病与祖国医学“滞颐”相似,俗称“流口水”。其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多与脾胃虚寒,不能摄涎,或中州积热,湿浊上泛有关。
 
 【诊断要点】
 
 1.3岁以上小儿,唾液过多,溢于口外。
 2.可伴口角炎,口臭唇红等局部症状。
 3.或见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
 
 [方1] 白附子。
 [用法] 药捣碎,用米醋为赋形剂,做薄饼一块,在临睡前敷于涌泉穴上,再用绷带固定,翌晨拿去。
 [主治]小儿流涎症。
 [方2]吴萸子五份,胆南星一份。
 [用法]诸药研细粉混和,贮瓶勿泄气,备用。睡前取上药15克,用陈米醋调成黏厚糊状饼,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布包,每敷贴12小时更换1次,一般3~4次即可。
 [主治]小儿流涎症。
 [方3]南星30克。
 [用法] 为末醋调,于晚间敷两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
 [主治] 小儿流涎症。
 [方4]吴萸末。
 [用法] 以醋调药敷足心。
 [主治] 口舌生疮所致的流涎。
 [方5]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府醋(保宁醋)适量。
 [用法]前二味药共研细末,用府醋(保宁醋)适量调制成饼,包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易之。
 [主治]小儿流涎症。

字数:648

刘建青 主编;李镤,吴少祯,罗和古等 副 主编.外敷中药治百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第226-227页.
收录词条数: 209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