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斗、批、改”运动     
字体 [大]    [中]   [小]

“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阶段以后的主要内容。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中说,“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些后来被概括为“斗、批、改”。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进入全国范围的夺权阶段。在夺权阶段的20个月中,“全面夺权”、“全国内战”,使各级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国民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全国动乱局面难以收拾。

1968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斗、批、改”的任务,他说:“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厂里的‘斗、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毛泽东试图通过“斗、批、改”达到“天下大治”。

中共九大以后,各地区、各单位按照九大提出的“认真搞好斗、批、改,把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任务部署工作,使“文化大革命”进入了“斗、批、改”阶段。

在“斗、批、改”中,党中央和中央文革转发了北京“六厂二校”的一系列经验,将其作为各地“斗、批、改”的样板。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不停顿地向一小撮阶级敌人发动猛烈的进攻。

字数:605

周华虎,蒋辅义,李体文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第430页.
收录词条数: 213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一)开展“革命大判”。“”中是以“大判”开道的。......和宝贵经验,给各方面的工作造成了混乱和损失。但在这期间也解放了一干部和知识分子。1971年秋,因林彪事件的发生,“运动被迫停止。字数:1347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
  • 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就是把“文化大革命”进程中,以各种名义、各种方式揪出来的所谓地...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清队”成为所谓“运动的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是“清队”涉及的一桩大案。19...字数:111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