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拔野古     
字体 [大]    [中]   [小]

亦作 “拔野固”、“拔曳固”、“拔也古”。古代北方部落。唐初回纥 “外九部”之一。其先民为铁勒诸部之一,游牧于今蒙古东方省。原住仆固东、邻靺鞨。主要从事游牧,兼营射猎,产良马和精铁,乘木逐鹿于冰上。语言风俗大抵与突厥同。贞观三年(629)与仆固、同罗、奚、霫一起遣使向唐朝贡。二十一年,首领屈利失内附,唐在其地置幽陵都督府。显庆年间(656—660)反唐,被唐军击败。天宝间 (742—756) 复来唐朝贡。以后属回纥。

字数:213

施丁,沈志华 主编.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432页.
收录词条数: 19507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
  • 古代北方部落。即拔野古。...隋唐时游牧于漠北今克鲁伦河、海拉尔河北境。字数:36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后突厥可汗。691—716年为汗。...唐筑三座受降城御之,遂大掠西北各族。景龙三年(709)后,出兵黠戛斯、葛逻禄、拔野古诸部,势力大盛。开元四年(716)在征讨拔野古部归途中被该部余众杀死。字数:206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 北朝西魏夏州(今湖北夏口县北)刺史,属铁勒族拔野古氏,西魏永熙三年(534),凉州刺史李叔仁...宇文泰令拔也恶蚝镇南秦州。拔也自夏州徙镇秦南,与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及卫将军赵贵等遂定秦、陇。字数:144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 亦称“外九部”或“铁勒九姓”。古代北方部落群体。...分布在漠北、西域一带,包括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早在南北朝和隋代,铁勒部落中已包括有九姓回纥和其他小部落。唐代因铁勒诸部落中只有九姓内属,被封为都督,故名为...字数:155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古代北方民族。北魏时称“袁纥”,为当时铁勒东支诸氏族之一。...大业年间(605—618)联合附近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反抗西突厥统治者的压迫,总称回纥。唐贞观年间助唐灭东突厥和薛延陀,唐朝即以漠北地区置回纥瀚海都督府。此后,建牙于鄂尔浑河流域上游的...字数:240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 古代北方部落。即拔野古。...隋唐时游牧于漠北今克鲁伦河、海拉尔河北境。字数:36 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