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华佗与《中藏经》     
字体 [大]    [中]   [小]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他是我国东汉末期的伟大医学家。他精通内、儿、妇产、针灸等科,尤以擅长外科而著称于世。在距今1700年前的汉末,就能进行“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后汉书·方术列传》);“断肠湔洗,缝腹膏摩”(《三国志·方技传》)等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他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更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华佗也是一位优秀的养生学家。他摒弃秦汉所盛行的方士服石以求长生不死的方法,对先秦那些行之有效的养生术进行了整理和发挥,为抗衰延寿、防病保健的养生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养生理论和实践概括如下:①动形以养生。华佗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从理论上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他认为不动则气郁,动极则气耗,只有动摇使谷气得消,血脉流通,像流水户枢那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②创立五禽戏。华佗继承《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的法则,在实践中创立了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动形养生的方法,它是指人分别模仿虎、鹿、熊、猿、鸟(一般用鹤代表)的动作,作为健身运动的方法。模仿动物的动作,能够使人体各部分都得到相应的锻炼,从内而增强腑脏功能,外而锻炼肢体、肌肉、筋骨,使经络畅达,气血流通,消化饮食,增进食欲,增强抗病能力。坚持不懈,即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相传华佗将这种养生法传授给他的弟子吴普,后吴普常行此术,年近百岁而犹有壮容。③服药以养生。华佗传给弟子樊阿的养生法是一张服食秘方,名叫漆叶青黏散,有“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是以为率”。樊阿因此而能在一百多岁时,头发胡子都还乌黑发亮,精神气力比青壮年还旺盛。④既病应防变。华佗在临床实践中,提倡早期治疗和注意生活调理,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如《三国志·方技传》中记载,华佗发现严昕“有急病见于面”,即劝其“莫多饮酒”,以防止加重病情。病情轻,病体康复快,自然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后人伪托华佗撰有《中藏经》一部。书中所论养生问题,以人必须顺应天地阴阳五行的法则生存为中心,认为“阴阳相应,方乃和平”,“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含于人,人得之者可以出阴阳之数,夺天地之机,悦五行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但在阴阳之中,又独重于阳,而有“阳者生之本”,“顺阳者多长生”的论述。

字数:955
许亦群

北京师范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会 编纂;周国正 主编.中国老年百科全书·保健·医疗·强身卷.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第119-120页.
收录词条数: 2389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