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高中生的考试心理     
字体 [大]    [中]   [小]

考试心理是在考试活动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考试作为选拔人才、评价教学效果、指导升学就业的手段和工具,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无数次考试,频繁的考试是高中期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面对考试,尤其是高考,孩子的心理活动很复杂。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考试心理,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顺利地通过考试,是关系孩子身心健康的大事。

有人曾对高中生学习心理作过调查与分析,其中包括考试心理的调查与分析,问卷涉及考试前、考试中及考试后的心理活动。调查数据表明:高中生考试心理水平随年级提高而发展。考试心理水平,高一到高二发展较慢,提高较少,甚至某些方面高二比高一还有所下降,而高三比高一提高较快。同时,高中生考试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全体被试者中属于优等者只占总人数的0.5%,绝大多数高中生考试心理发展水平属于良或差。整体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试动机。经常乐于参加考试的高一、高二学生占15%,高三占25%。这一方面说明大多数高中生考试动机有不端正的一面,另一方面说明当前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弊端,使他们产生一种厌考情绪。

考前的心理准备。要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关键是充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搞好复习巩固。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功课的人,一般中学只有24%,省重点中学为59%;高一为33%,高二为34%,高三为49%。期中、期末考试要复习的功课门类多,内容也多,没有复习计划,势必顾此失彼。由于不重视及时复习,能记住所学过的课程的人只占27%。复习过程中,不按复习规律办事,复习效果差。重视记忆公式和日期的只占37%,重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的人只占35%,复习时能抓住重点的人只有56%,参与班级讨论者仅为19%,系统整理笔记者只有13%,反复记忆公式和原理者为56%,重视睡眠和饮食者占50%,还有一半的人靠打疲劳战。这些足以说明高中期孩子考前的心理准备是不充分的、不完善的。

考试时的心理。搞好平时学习,是考试成功的基础,但是,有些学生考前准备充分,却考不出好成绩,这与他们考试时的心理有关。考试时,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人只有36%;答题时先易后难者占60%;解答问题时,先列提纲的人只有25%(省重点中学为41%);注意错别字的人为51%。这说明不少高中生在考试策略和细心方面还存在问题。

考试后的心理。发下考卷后,注意及时改正错误者为59%,许多学生只关心分数,不注意改错。对考错的地方,52%的不注意重新学习。这说明许多学生不明白考试的目的和意义。其实考错的地方,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地方。不改正错误,不重新学习,错误就成为继续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还不善于从考试错误中总结学习方法的失误。

另外调查还发现,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考试心理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一般中学。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学生在“参与班级讨论”方面没有差异;在“系统整理笔记”、“集体复习”、“聆听说明”方面差异不大;其他方面都是重点中学明显优于一般中学。这再次说明,要使孩子学习好,关键在于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考试心理素质。但是,重点中学孩子的考试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是很理想的,同样有一个提高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考试心理发展水平是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存在弊端,考试的发展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学生素质片面发展。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考试特别是考试分数,应有正确态度,帮助孩子提高考试心理的发展水平。

字数:1490

林崇德 主编.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855-856页.
收录词条数: 1898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