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助手: 部首部首 笔画笔画 拼音拼音
一、云南旅游文化概况     
字体 [大]    [中]   [小]

云南简称“滇”,因境内有滇池,又因这里古代居住着“滇”部落,战国时庄蹻在此地称王,汉王朝授这里的首领为“滇王”,赐“滇王之印”,故得“滇”之名。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境多山,地形复杂,高原上石林、溶洞、伏流河广布,高黎贡山、怒山、云岭、雪山等山脉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依南北向相间排列。湖泊多达20余个,较大的有滇池、洱海、阳宗海、抚仙湖等。温泉多达400余处,为全国之冠。年温差小,四季如春;日温差大,“一雨成冬”。“云南”来由,说法大体有四种:一是“彩云之南”得名说;二是“县在云山之南”得名说;三是“云岭之南”得名说;四是“唐玄宗赐名”说。云南之名,始于西汉,初为县、为郡,唐代南诏首领曾被中央王朝封为“云南王”,元代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至今。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170多万年前,云南便有人类的活动,并且能够制作石器和用火,这就是有名的元谋猿人。后来在元谋县又发现了“蝴蝶人”,其生存年代犹早于“元谋人”。约开始于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自本世纪30年代末以来,先后在洱海地区、滇池地区、元谋、云县、昭通等地陆续发现,出土器物极为丰富。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庄蹻率军进入云南,带进了内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这是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通了四川宜宾到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汉朝在云南设立永昌郡,云南直接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唐宋之际,云南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建立过臣属于中央王朝的南诏、大理等地方割据政权。“元跨革囊”,13世纪50年代,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在云南建立行省,“云南”正式成了省一级行政机构的名称。明朝在云南建立了都指挥司和云南布政使司。云南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历史文化名城3座:昆明、丽江、大理。目前云南省已形成了滇中、滇西和滇南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滇中旅游区,以昆明为中心,包括玉溪、曲靖两地区。滇中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济文化较为发达。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滇西地区包括大理、楚雄、丽江、保山和德宏等地,历史悠久,动植物种类繁多,山川雄奇壮丽,民族众多,大理是该地区的中心;滇南旅游区以澜沧江两岸的亚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称著,西双版纳是该地区的中心。云南地貌波状起伏,山高谷深,河川纵横,坝子和湖泊众多,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既有近代火山地貌,又有现代冰川;加以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为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据初步统计,我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种,云南约有15000种,是我国各类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因而被誉为“绿色王冠”、“植物王国”。全省现有森林面积约1亿多亩,在滇西北及西双版纳,尚有较大片的原始森林。在云南浓密幽深的森林里,在辽阔起伏的山野里,还栖息着丰富的动物。其中约有兽类237种,占全国的55%;鸟类776种,占全国的66%;爬行类133种,占全国的42%。这些动物中,不少是属于珍贵稀有的动物。故云南又有“动物王国”之称。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等24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婚姻、丧葬、生育、节日、饮食、居住、服饰、礼节、文娱活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云南各族戏剧歌舞丰富多采。主要剧种有滇剧、白剧、傣剧等。著名的土特产和手工艺品有:云南烤烟、云南茶叶、过桥米线、云腿月饼、斑铜、大理石和锡制工艺品以及乌铜走银等。云南铁路交通以成昆、贵昆、昆河(原滇越)等线为中心,连通国内外。公路从昆明、下关两地辐射省内外。民航可自昆明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南京、广州、香港、曼谷以及省内保山、思茅、昭通等地。云南有三星级以上宾馆1家,二类以上旅行社11个。灿烂的“文化之邦”,神秘的“动、植物王国”,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无穷的魅力。

字数:1667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编;吴祚来,陈宏仁 主编.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第583页.
收录词条数: 7018 首词条 上词条 下词条 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