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疗法      

按摩, 又称“按”、“推拿”, 是在人体一定部位上, 运用各种手法, 活动肢体、揉按肌肉、捏拿筋脉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以按治疗“痿厥寒热”及“经络不通”的记载。《汉书·艺文志》说当时有《黄帝岐伯按摩》 10卷传世。唐代太医院设有按摩专科。宋、金、元、明时期, 按摩皆被列为临床科目之一。清代对按摩疗法进一步总结, 有关专著达10余种之多。现在按摩使用更为普遍, 不仅民间使用, 有些医院还设立按摩专科,有些城市专门成立按摩医院, 有些医学院校设立按摩专业,专门培养按摩人材, 使这一民间疗法得以发扬光大。

操作方法

·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很多, 常用手法有:

1. 推法: 用手掌或手指轻力向前推进。治疗大面积用手掌根推, 小面积用手指推。

2. 拿法: 用五指捏拿摸索前进。

3. 按法: 用手掌向下按, 按一次停一会,再按再停。

4. 摩法: 用手掌反复摩擦。

5. 搔法: 五指并拢, 用指爪搔抓。

6. 捶法: 轻轻握拳捶击, 手法较重。

7. 拍法: 用手掌或手背拍打。

8. 提法: 把患者肢体抬起, 摇几下, 然后向上顿两三次,放下。每提顿一次, 其关节常发出响声。

9. 拉法: 向上提顿叫“提”, 平面拉扯叫“拉”。提拉常同时结合应用, 多用于四肢。

10. 揉法: 用一指、数指、手掌或拳头等在施术部位揉,方式不限, 只要能起到揉的作用即可。

11. 捏法: 用手指捏拿, 小面积用三指捏, 大面积用全手指捏,与拿法相似。

12. 捧法: 两掌心相对, 如捧东西一般, 在患部施术, 多用于腹部。

·按摩介质·

按摩介质既可避免擦伤皮肤, 又能增强疗效。常用的介质有:

1. 水剂类: 一般经过简易制作即可用。

①洁净水: 蒸馏水或一般洁净食用水。具有清凉肌肤、清洁皮肤及退热等作用, 小儿发热常用。

②薄荷水: 取薄荷适量煎煮而成。具有清凉肌肤、行气止痛作用。

③木香水: 木香水煎而成。具有通经行气、活血止痛作用。

④刨花水: 将刨花浸渍水中, 取液即得。因其十分润滑,小儿按摩时常用。

⑤生理盐水: 具有渗透组织、修复组织作用。

⑥鸡蛋清: 有清凉散热、化食消积之功, 小儿按摩常用。

除此之外, 还可根据不同疾病, 选用不同的药物以水浸制或煎制作为推拿介质。

2. 粉剂类: 以药物研极细末使用。

①爽身粉: 商店有售。有吸水、清凉、润滑作用。

②滑石粉:滑石研极细而成。有润滑作用。

③展筋丹: 又称“揉药”。由血竭15克, 乳香、没药各6克, 藏红花3克, 麝香、冰片、樟脑各1.5克, 共研为极细面。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效, 适用于跌打损伤。

3. 油剂类: 一般都是易于找寻, 便于保存的油剂。

①松节油: 有活络通经、疏松筋脉、行气燥湿、除风散寒之功, 多用于肌肉、筋脉、韧带损伤。

②冬青油: 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润滑肌肤之功效, 适用于筋脉、韧带等损伤。

③石蜡油: 有抗表皮细胞衰老、润滑皮肤等作用。

④芝麻油:主要起润滑作用。

4. 药酒类: 药酒品种繁多, 大都具有舒筋活络、行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 多用于跌打损伤及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肤关节疼痛、麻木等。常用的有木瓜酒、杜仲酒、五加皮酒、红花酒、当归酒、独活寄生酒等。

·使用介质的原则·

1. 性别: 女性常用爽身粉、滑石粉、石蜡油、食用油等;男性常用松节油、红花油、药酒等。

2. 年龄:小儿常用爽身粉、痱子粉、洁净水、鸡蛋清、蜂蜜、乳汁、食用油等; 老人常用人参酒、当归酒、滑石粉、食用油等。

3. 季节:春夏季常用爽身粉、滑石粉、痱子粉、洁净水、雪化水、薄荷水、鸡蛋清等; 秋冬季常用松节油、药酒等。

适应证

1. 头痛: 前头痛按印堂、阳白穴, 用两手拇指轮流推印堂, 叫做“开天门”。从印堂推至前发际的天庭穴。偏头痛按头维、太阳穴。后头痛推按风池、风府穴。头顶痛按压百会、涌泉穴。高血压头痛先用拇指按太阳穴, 再用手掌从大椎穴始,沿脊柱正中督脉循行路线向尾骶部的长强穴推擦; 然后揉涌泉穴,拿昆仑穴,按摩风池穴。神经衰弱性头痛按揉合谷、风池、太阳、印堂穴。

2. 三叉神经痛: 推拿合谷、颊车、下关、地仓、内庭、足临泣及阿是穴。(即压痛明显的部位)。

3.牙痛:掐合谷,按揉太阳、下关、颊车穴。

4.失眠:让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在患者背部由上而下,用双手掌轻抚3遍。再在脊背左、右分别拿肩井穴,然后沿膀胱经循行路线,自上而下分别在左、右两侧点,按脏腑各腧穴和重点穴。

5.颜面神经麻痹(面瘫):先用双手搓揉面部,再轻捏轻揉轻搓患侧面部,发现有疼痛的小结节时要多捏多揉。最后掐捏合谷、风池、肩井、翳风、睛明、瞳子髎、下关、头维、颊车、地仓、迎香、人中、承浆、四白、颧髎等穴,每次只按摩一侧,两侧交替。

6.颈椎病: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十指当梳子梳头发,轻抚颈项、肩背部肌肉,拿揉肩井大贯筋,使患者肌肉放松。左右两手轮流拿、揉颈部肌肉。再用左、右拇指腹分别在颈项部左、右侧,由上而下指揉。揉力由轻而重,连揉几分钟。然后用掌鱼际或前臂㨰揉项部、肩部的斜方肌。连揉几分钟或数分钟(挛缩较重者在指掌下可摸到较大、较粗的筋包、肌肉,与健侧不一样,宜多揉一些时间),再在翳风、肩外俞、天宗、秉风、天容、肩井等穴处,用指腹、手掌鱼际按、揉。特别要寻找压痛突出点,在上多揉。

7.肩关节周围组织炎(肩周炎):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掌轻抚左、右肩部,肩峰,肩胛肌肤,使冈上肌、三角肌、肩胛肌群放松。再以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拿肩井穴处肌肉。然后一手扶住肩峰,一手握住患者手腕部,先做顺时针方向摇动,再做逆时针方向摇动,根据可能确定摇动的幅度。尽量摇大一些,以患者无痛为度。嘱咐患者轮转摇动肩关节100下,每日2次。

8.急性腰扭伤:令患者俯卧,医者先在患者背部、腰部施以3遍~5遍抚摸法,解除无损伤肌肉的紧张,使之舒展放松。再在痛侧腰脊筋膜处(即肾俞到气海俞)用双手拇指沿腰肌纵轴用分法做相反方向的平抹。抹5遍~7遍后,用单拇指腹向脊椎方向按压痛点, 用镇静压法(即按下后静停一会)。然后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拿软腰, 即一指按在京门穴, 一指按在章门穴上,反复地捏拿、放下, 连续做1分钟, 使肌肉放松。再用双手捏提督脉, 由下而上, 边捏边进, 在痛点附近穴位上将肌肉捏起向上提一下, 连续做3遍~5遍后将双手拇指摆成八字式, 在腰脊两侧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八髎穴和腰眼穴等处施按压法, 先轻后重。在疼痛明显的部位(如肾俞、气海俞、腰眼穴处等)可以延长按压时间, 并视其需要, 配合镇静、振颤、向中心挤按等小手法。

9. 腰椎间盘脱出症: 患者取俯卧位, 医者在其背、腰、臀部的膀胱经、督脉循行线上, 施以成人捏脊手法。再用按法在患侧下肢的环跳、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筋、承山等穴上按压, 在昆仑穴用力拿。环跳穴处疼痛重者, 用拇指按无力时, 可用拳尖或肘尖按压。对腰不能后弯或弯时疼痛的, 可采用医者、患者背靠背站立, 肘勾肘的倒背法牵引, 不仅能提高后伸程度, 还能消除疼痛, 效果亦佳。本病患者应睡硬板床。

10. 腰肌劳损: 让患者俯卧, 露出腰部疼痛部位, 先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揉10余遍, 再揉按肾俞、腰阳关、上髎、次髎、下髎及压痛点各100遍。手法由轻到重, 遇压痛处手法宜加重。每日或隔日1次。

11. 足跟痛症: 先捏揉跟腱和小腿后侧肌肉10余遍, 再按压昆仑、解溪、承山等穴各1分钟, 最后用木锤或硬橡胶锤(铁锤也可) 捶击足跟50下~60下。捶击要准确轻快, 不可用力过猛。同时让患者两足顿地50下~60下, 力量由小到大。每日早晚各1次。

12. 痛经: 在腹、背部用摩、揉、推、点等方法治疗。腹部以摩、揉为主, 在关元、气海、中极穴缓慢轻柔地摩揉, 以温经散寒, 时间在15分钟左右。背部以推、搓为主; 在肾俞、命门、膏肓等穴, 以轻缓的手法推、搓, 不宜多用点、按法。在行经期间不宜推拿。

禁忌证

良性及恶性肿瘤、急性静脉炎、淋巴管炎、各种皮肤病(如皮炎、湿疹、痤疮、瘢痕、局部化脓及感染等)、各种传染病, 均不适宜用按摩疗法。

注意事项

1. 施术时必须在病人身心平静、肌肉关节松弛的状态下进行。

2. 病人如过饱、过饥,均不宜按摩。

3. 妇女在妊娠期、月经期及产后, 不宜按摩。对心脏病患者、体弱者及小儿,手法不宜过重, 只宜用轻手法。

4. 颈部按摩手法不要过猛, 以防发生中风等意外。 3563 字

刘道清 主编.家用民间疗法精选.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第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