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是作为保证正常人身体健康而提出的膳食质量指标,供计划膳食工作的参考。营养素供给量的含义,与营养素需要量不同。需要量指的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数量,低于这个数量将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供给量是在满足身体正常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按食物生产和饮食习惯的情况而规定的“适宜”数量; 一般地说,它比需要量充裕。随着食物生产的增加、加工方法的改变、人民体质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营养科学的发展,供给量是可以不断修订的。因此,各种类型人群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适中数值,在应用于个人时,则应考虑个体的差异而适当增减。
  一、热能: 影响热能需要量的因素有: 体力劳动、年龄、气候和身体大小等,其中尤以体力劳动,即劳动强度为主要影响因素。
  (一)劳动强度: 由于现代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和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确切地划分劳动强度等级比较困难,因而下面只是概括地举例说明某些工作大概属于何级劳动。实际操作时,应按具体情况进行分级。
  极轻体力劳动:如办公室工作、组装和修理收音机与钟表等工作。
  轻体力劳动: 如店员售货、一般化学实验操作、教员讲课等。
  中等体力劳动:如学生的日常活动、机动车的驾驶、电工安装、金工切削等。
  重体力劳动: 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伐木、采矿、砸石等劳动。
  在正常情况下,体力劳动者的热能需要量是与食欲相适应的。当正常食欲得到满足时,其热能需要量一般地也可以满足,体重得以维持不变,如热能供给量过多或不足,则体重将增加或减轻。
  (二)年龄与气候: 年龄对于热能需要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的强度随年龄增大而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其身高、体重和活动量皆与日俱增,所以热能的供给量应随之增大才能满足其需要。壮年之后,基础代谢率逐渐下降、活动量逐年减小,因而热能供给量可以适当减小。
  二、蛋白质: 蛋白质需要量是否受劳动强度的影响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虽然蛋白质摄入量可以随热能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合理的膳食调配应该考虑到各种营养素之间的适宜比例。本表的蛋白质供给量按热能计算,占总热能的10%-14%;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为12%-14%,可以保证膳食中有充足的蛋白质供给,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年人的为10%-12%,可以确保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重体力劳动者和极重体力劳动者的热能补充,主要来自谷类食物,因而蛋白质所占的热能比重较低,但仍可达总热能的10%。
  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人体的蛋白质需要量有密切关系。对于成年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等8种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婴儿除上述8种外,还需要增加组氨酸。关于氨基酸的需要量,目前尚缺乏充分的实验证据和调查报道,只能将现有的不完整资料暂列于下表,供作参考(见下页表格)。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热能(1)
  (千卡)

  蛋白质
  (克)

  钙
  (毫克)

  铁
  (毫克)

  维生素A

  硫胺素
  (毫克)

  核黄素
  (毫克)

  尼克酸
  (毫克)

  抗坏血酸
  (毫克)

  维生素A
  (国际单位)

  胡萝卜素
  (毫克)

  成年男子
  (体重65千克)

  极轻体力劳动
  轻体力劳动
  中等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极重体力劳动

  2400
  2600
  3000
  3600
  4200

  70
  75
  80
  90
  105

  600
  600
  600
  600
  600

  12
  12
  12
  12
  12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4.0
  4.0
  4.0
  4.0
  4.0

  1.2
  1.3
  1.5
  1.8
  2.1

  1.2
  1.3
  1.5
  1.8
  2.1

  12
  13
  15
  18
  21

  75
  75
  75
  75
  75

  成年女子
  (体重55千克)

  极轻体力劳动
  轻体力劳动
  中等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2200
  2400
  2800
  3400

  65
  70
  75
  85

  600
  600
  600
  600

  12
  12
  12
  12

  2200
  2200
  2200
  2200

  4.0
  4.0
  4.0
  4.0

  1.1
  1.2
  1.4
  1.7

  1.1
  1.2
  1.4
  1.7

  11
  12
  14
  17

  70
  70
  70
  70

  孕妇,后五个月
  乳母,一年之内

  +300
  +1000

  +15
  +25

  1500
  2000

  15
  15

  3300
  3900

  6.0
  7.0

  +0.2
  +0.5

  +0.2
  +0.5

  +2
  +5

  100
  150

  少年男子
  (体重54千克)
  (体重42千克)

  16-19岁
  13-15岁

  3000
  2600

  90
  80

  1000
  1200

  15
  15

  2200
  2200

  4.0
  4.0

  1.8
  1.6

  1.5
  1.3

  18
  16

  90
  80

  少年女子
  (体重50千克)
  (体重42千克)

  16-19岁
  13-15岁

  2700
  2500

  80
  75

  1000
  1200

  15
  15

  2200
  2200

  4.0
  4.0

  1.6
  1.5

  1.4
  1.3

  16
  15

  75
  76

  儿童
  (不分性别)

  10-12岁
  7-9岁
  5-6岁
  3-4岁
  2岁
  1岁
  1岁以下
  6月以下

  2300
  2000
  1600
  1400
  1200
  1100
  每公斤体重100
  每公斤体重120

  70
  60
  50
  40
  40
  40
  每公斤体重3.5

  8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12
  10
  8
  7
  7
  6
  6

  2200
  2200
  2200
  1700
  1330
  1100
  660

  4.0
  4.0
  4.0
  3.0
  2.4
  2.0
  1.2

  1.4
  1.2
  1.0
  0.8
  0.7
  0.7
  0.4

  1.2
  1.0
  0.8
  0.7
  0.6
  0.6
  0.4

  14
  12
  10
  8
  7
  7
  4

  75
  65
  50
  40
  35
  30
  30


  (1)本表中所有食物的热能含量(热量)和人体需要供给的热能的单位都是“千卡”。“千卡”是1000克水由15℃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或热能,其全称是“千克卡”(Kilogram Calorie),简称是“千卡”(Kilocalorie或kcal ),这是营养学中惯用的热能单位。
  现在,许多国际或国家的机构建议:所有形式的能(包括热能)都应以“焦耳” (joule)为单位。“焦耳”是用1“牛顿”力把1公斤的重量移动1米所需要的能量。1000“焦耳”是1“千焦耳”(Kilojoule或KJ); 1000“千焦耳”是1“大焦耳” (Mega-joule或MJ)。由于每日膳食的热能供给量一般都超过1“大焦耳”,在营养工作中也有以“大焦耳”为热能单位的。
  为了读者参阅文献方便,这里把上述两种热能单位的关系和换算方法列下:
  1千卡=4.184千焦耳 1千焦耳=0.239千卡
  1000千卡=4184千焦耳 1000千焦耳=239千卡
  =4.184大焦耳 1大焦耳=239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