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
一贯煎(《柳州医话》) 北沙参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一绿散(《审视瑶函》) 芙蓉叶 生地黄
二画
二陈汤(《和剂局方》) 法半夏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二气左归丸(《目经大成》) 党参 炙黄芪 潼蒺藜 鹿角胶 龟板 五味子 山萸肉 地黄 当归 枸杞 葳蕤仁 肉苁蓉 山药 夏枯草 肉桂 楮实子 防风 白菊花 茺蔚子
十灰散(《十药神书》)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根 大黄 山栀 棕榈皮 丹皮
十珍汤(《审视瑶函》) 生地黄 当归 白芍药 地骨皮 知母 丹皮 天门冬 麦门冬 人参 甘草梢
十全大补汤(丸)(《和剂局方》) 党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肉桂 制附子 白芍药
十味益煎(《目经大成》) 人参 炙黄芪 五味子 酸枣仁 当归 熟地黄 甘草 山萸肉 山药 肉桂
七宝丸(《秘传眼科龙木论》) 冰片 人参 真珠 石决明 琥珀 青鱼胆 熊胆 茺蔚子
七厦散(《良方集腋》) 血竭 麝香 冰片 乳香 没药 红花 朱砂 儿茶
八珍汤(《正体类要》) 当归(酒拌)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酒拌)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人参养汤(《和剂局方》) 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酒拌)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 黄芪 肉桂 远志 陈皮 五味子 鲜姜 大枣
人参鹿茸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人参 补骨脂 鹿茸 巴戟天 当归 杜仲 牛膝 菟丝子 茯苓 炙黄芪 龙眼肉 五味子 黄柏 制香附 冬虫夏草
三画
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 滑石 白通草 竹叶 厚朴 生苡仁 法半夏 白蔻仁
三黄汤(《眼科秘书》) 黄连 黄芩 黄柏
三仁五子丸(《证治准绳》) 柏子仁 肉苁蓉 车前子 薏苡仁 酸枣仁 枸杞子 菟丝子 当归 覆盆子 茯苓 沉香五味子 熟地黄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 山药 熟地黄 当归 枸杞 山萸肉 甘草 杜仲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生地黄 白芍药 麦门冬 五味子 炙甘草 火麻仁 生龟板 生牡蛎 生鳖甲 阿胶 鸡蛋黄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 厚朴 芒硝 枳实
大黄当归散(《银海精微》) 当归 白菊花 大黄 黄芩 山栀 木贼草 红花 苏木
万应蝉花散(《原机启微》) 蝉蜕 石决明 当归身 炙甘草 川芎 防风 茯苓 羌活 苍术 蛇蜕 赤芍药
千金托里散(《眼科集成》) 党参 生黄芪 茯苓 甘草 当归 芍药 川芎 桔梗 银花 白芷 防风 麦门冬 连翘
黄芩 龙胆草 竹叶 陈米
千金神曲丸(又名磁朱丸)(《千金要方》) 磁石 朱砂 神曲
小防风汤(《银海精微》) 大黄 山栀 甘草 赤芍药 当归尾 防风 羌活
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子和搜风丸(《儒门事亲》) 人参 茯苓 天南星 薄荷 黄芩 半夏 干姜 寒水石 蛤粉 大黄 生白矾 黑牵牛 滑石 藿香
四画
开明丸(《审视瑶函》) 羊肝 肉桂 菟丝子 草决明 防风 杏仁 地肤子 茺蔚子 葶苈子 黄芩 麦门冬 五味子 蕤仁 细辛 枸杞子 青葙子 泽泻 车前子 熟地黄
天麻汤(《审视瑶函》) 天麻 白菊花 川芎 当归身 羌活 白芍药 炙甘草
天冬饮子(《审视瑶函》) 天门冬 知母 茺蔚子 防风 五味子 茯苓 熟地黄 羌活 荆芥穗 川芎 白芍药 当归 生姜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人参 玄参 丹参 茯苓 五味子 远志 桔梗 当归身 天门冬 麦门冬 柏子仁 酸枣仁
生地黄 朱砂
无比蔓荆子汤(《原机启微》) 黄芪 人参 黄连 柴胡 蔓荆子 当归 葛根 防风 生甘草 细辛
五苓散(《伤寒论》) 白术 桂枝 猪苓 泽泻 茯苓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止泪补肝散(《银海精微》) 木贼草 防风 夏枯草 当归 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蒺藜
内疏黄连汤(《审视瑶函》) 山栀 连翘 甘草 黄芩 黄连 桔梗 大黄 当归 赤芍药 木香 槟榔 薄荷
牛胆丸(《秘传眼科龙木论》) 牛胆 钩藤 人参 羚羊角 藿香 广木香 琥珀
牛黄丸(《银海精微》) 牛黄 白附子 全蝎 肉桂 川芎 石膏 白芷 藿香 麝香 朱砂
升麻散(《圣济总录》) 升麻 山萸肉 白甘菊 细辛 蔓荆子 山芋 防风
升麻芷葛汤(《审视瑶函》) 升麻 葛根 白芷 薄荷 石膏 陈皮 川芎 制半夏 甘草 生姜
升阳除湿防风汤(《张氏医通》) 防风 苍术 白术 茯苓 白芍药 生姜
化痰丸(《眼科纂要》) 制半夏 茯苓 陈皮 炙甘草 天花粉 川贝母 黄连
化坚二陈汤(《医宗金鉴》) 陈皮 制半夏 茯苓 炙甘草 僵蚕 黄连
分珠散(《证治准绳》) 槐花 白芷 地黄 山栀 荆芥 龙胆草 甘草 黄芩 当归 赤芍药
乌蛇汤(《秘传眼科龙木论》) 乌蛇 藁本 防风 芍药 羌活 川芎 细辛
乌风补肝散(《医宗金鉴》)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蒺藜 白芍药 木贼草 夏枯草 防风
六君子汤(《和剂局方》)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五画
正容汤(《审视瑶函》) 羌活 防风 秦艽 生姜 白附子 甘草 木瓜 胆南星 白僵蚕 制半夏 茯神木 酒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甘草 大枣 小麦
甘草泻心汤(《金匮要略》) 甘草 黄芩 干姜 人参 半夏 黄连 大枣
艾人理血汤(《目经大成》) 人参 白术 黄芪 甘草 当归 芍药 秦皮 地黄 阿胶 艾叶 防风
左归饮(《景岳全书》) 熟地黄 山药 枸杞子 山萸肉 牛膝 菟丝子 龟板鹿角胶
右归丸(《景岳全书》) 熟地黄 山萸肉 当归 肉桂 山药 枸杞子 鹿角胶 菟丝子 制附子 杜仲
右归饮(《景岳全书》) 熟地黄 山药 枸杞子 杜仲 山萸肉 炙甘草 肉桂 制附子
石斛散(《圣济总录》) 石斛 仙灵脾 苍术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 天门冬 人参 茯苓 五味子 甘菊花 麦门冬 杏仁 熟地黄 菟丝子 山药 枸杞子
牛膝 生地黄 蒺藜 石斛 肉苁蓉 川芎 炙甘草 枳壳 青葙子 防风 黄连 草决明 犀角 羚羊角
石膏羌活散(《宣明论方》) 苍术 羌活 密蒙花 石膏 麻子 木贼草 藁本 黄芩 细辛 白菊花 荆芥 川芎 甘草 干菜子 白芷
龙胆饮(《类证治裁》) 黄芩 犀角 木通 黄连 玄参 山栀 大黄 芒硝 竹叶 龙胆草 黄柏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山栀(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柴胡 甘草 生地黄(酒炒)
平肝清火汤(《审视瑶函》) 生地黄 连翘 白芍药 柴胡 夏枯草 枸杞子 当归 车前子
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 茯神(去木)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归芍红花散(《审视瑶函》) 当归 大黄 山栀 黄芩 红花 赤芍药 甘草 白芷 防风 生地黄 连翘
四物汤(《和剂局方》) 川芎 当归 熟地黄 白芍药
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四味大发散(《眼科奇书》) 麻黄绒 藁本 蔓荆子 细辛 老姜
四物五子丸(《医宗金鉴》) 车前子 覆盆子 枸杞子 菟丝子 地肤子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四物补肝汤(《审视瑶函》) 香附 白芍药 熟地黄 夏枯草 当归身 川芎 甘草
四物补肝汤(《眼科临症笔记》)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黄芩 石斛 夏枯草 丹皮山栀 胡黄连 甘草 三七
四顺清凉饮子(《审视瑶函》) 当归身 龙胆草 黄芩 桑白皮 车前子 生地黄 赤芍药 枳壳 炙甘草 熟大黄 防风
川芎 黄连 木贼草 羌活 柴胡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生蒲黄散(《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生蒲黄 旱莲草 丹皮 丹参 荆芥炭 郁金 生地黄 川芎
生熟地黄丸(《审视瑶函》) 川牛膝 石斛 枳壳 防风 生地黄 熟地黄 杏仁 羌活 菊花
失笑散(《和剂局方》) 五灵脂 蒲黄
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穿山甲(炙) 天花粉 甘草节 乳香 白芷 赤芍药 贝母 防风 没药 皂角刺(炒) 当归尾 陈皮 银花
半夏羚羊角散(《审视瑶函》) 半夏 川乌 白菊花 羚羊角 薄荷 羌活 川芎 防风 车前子 细辛 生姜
加味四物汤(《眼科集成》) 生地黄 熟地黄 山萸肉 当归 白芍药 泽泻 车前子 怀牛膝 肉桂 黄柏黑豆
加味四物汤(《审视瑶函》) 生地黄 苦参 薄荷 川芎 连翘 牛蒡子 天花粉 防风 赤芍药 当归 荆芥
加味修肝散(《银海精微》) 山栀 薄荷 羌活 荆芥 防风 麻黄 大黄 连翘 黄芩 当归 赤芍药 白菊花 木贼 草 桑螵蛸 白蒺藜 川芎 甘草
加味活血饮(《眼科金镜》) 当归 赤芍药 红花 银花 山栀 黄芩 白芷 防风 天花粉 甘草 牛蒡子 连翘
加味柴胡汤(《审视瑶函》)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荆芥 防风 川芎 白芷 薄荷 前胡 生姜
加味消遥饮(《审视瑶函》) 当归身 白术 茯神 甘草 白芍药 柴胡 山栀 丹皮
加减八味丸(《审视瑶函》) 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泽泻 丹皮 五味子 肉桂
加减四物汤(《审视瑶函》) 生地黄 苦参 薄荷 川芎 牛蒡子 连翘 天花粉 防风 赤芍药 当归 荆芥穗
加减地黄丸(《原机启微》) 生地黄 熟地黄 牛膝 当归枳壳 杏仁 羌活 防风
加减驻景丸(《银海精微》) 楮实子 菟丝子 枸杞子 车前子 五味子 当归 熟地黄 川椒
加味调中益气汤(《审视瑶函》) 黄芪 升麻细辛 陈皮 广木香 川芎 人参 甘草 蔓荆子 当归 苍术 柴胡
圣愈汤(《兰室秘藏》) 熟地黄 生地黄 黄芪 人参 当归
川芎(一方有芍药, 无生地)
六画
地芝丸(《东垣试效方》) 天门冬 生地黄 枳壳 白菊花
地黄散(《审视瑶函》)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大黄 谷精草 黄连 白蒺藜 木通 犀角 玄参 木贼草 羌活 炙甘草 猪肝或羊肝
地肤子丸(《外台秘要》) 地肤子 决明子
芍药清肝散(《原机启微》) 白术 石膏 川芎 防风 桔梗 滑石 荆芥穗 前胡 大黄 芍药 甘草 薄荷 柴胡 黄芩 知母 山栀 羌活 芒硝
芎苏散(《审视瑶函》) 紫苏 川芎 白术 麦门冬 陈皮 干姜 白芍药 炙甘草 生姜 葱头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熟地黄 生地黄 贝母 百合 当归 白芍药 炙甘草 玄参 桔梗 麦门冬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黄芪 皂角刺银花 桔梗 白芷 川芎 当归 白术 白芍药 茯苓 人参 炙甘草
当归饮子(《审视瑶函》) 当归身 人参 柴胡 黄芩 白芍药 炙甘草 大黄 滑石 生姜
当归龙胆汤(《银海精微》) 防风 石膏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 甘草 黄连 黄芩 黄芪 黄柏 当归 龙胆草 赤芍药
当归补血汤(《原机启微》) 生地黄 川芎 天门冬 牛膝 白芍药 炙甘草 白术 防风 熟地黄 当归身
当归活血饮(《审视瑶函》) 当归身 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黄芪 苍术 防风 羌活 甘草 薄荷
先解汤(《眼科切要》) 柴胡 白芍药 山栀 茯苓 法半夏 羌活
竹叶泻经汤(《原机启微》) 柴胡 山栀 羌活 升麻 炙甘草 黄连 大黄 赤芍药 草决明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竹叶 黄芩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牛膝 桃仁 红花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枳壳 柴胡 桔梗 甘草
全真益气汤(《目经大成》) 地黄 附子 白术 五味子 人参 麦门冬 怀牛膝
决明夜灵散(《原机启微》) 夜明砂 石决明 猪肝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
导赤散(《银海精微》) 木通 甘草 山栀 黄柏 生地黄 知母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熟地黄 白芥子 鹿角胶 肉桂 姜炭 麻黄 生甘草
防风羌活汤(《审视瑶函》) 防风 羌活 细辛 川芎 半夏 白术 黄芩 天南星 甘草
防风通圣散(《审视瑶函》) 防风 川芎 大黄 赤芍药 连翘 麻黄 芒硝 薄荷 当归 滑石 甘草 山栀 白术 桔梗 石膏 荆芥 黄芩 生姜
七画
远志丸(《济生方》) 远志 菖蒲 茯神 龙齿 人参 朱砂 茯苓
赤豆当归散(《金匮要略》) 赤小豆 当归
苍术汤(《审视瑶函》) 苍术 白芍药 积壳 茯苓 白芷 陈皮 川芎 半夏 升麻 炙甘草 生姜
芦根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芦根 大黄 防风 黄芪 芒硝 黄芩 玄参
杞菊地黄丸(汤)(《医级》) 枸杞子 白菊花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还少丹(《汤头歌诀》引杨倓方) 熟地黄 山药 牛膝 枸杞子 山萸肉 茯苓 杜仲 远志 五味子 楮实子 小茴香 巴戟天 肉苁蓉 菖蒲
还睛散(《秘传眼科龙木论》) 人参 车前子 地骨皮 茯苓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还阴救苦汤(《原机微启》) 升麻 苍术 甘草 柴胡 防风 羌活 细辛 藁本 川芎 桔梗 红花 当归尾 黄连
黄芩 黄柏 知母 生地黄 连翘 龙胆草
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 独活 生地黄 黄柏 汉防己 知母 蔓荆子 前胡 生甘草 防风 山栀 黄芩 寒水石 羌活 白芷 黄连
护睛丸(《秘传眼科龙木论》) 木香 大黄 黄芩 玄参 细辛 射干
连柏益阴丸(《东垣试效方》) 甘草根 羌活 独活 当归身 五味子 防风 黄芩 草决明 黄柏 知母 黄连 石决明
助阳和血汤(《兰室秘藏》) 黄芪 炙甘草 防风 当归 白芷 升麻 蔓荆子 柴胡
吴茱萸汤(《审视瑶函》) 姜半夏 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茯苓 白芷 陈皮 生姜
皂角丸(《证治准绳》) 蛇蜕 蝉蜕 元精石 穿山甲 当归 白术 茯苓 谷精草 木贼草 白菊花 刺猬皮 龙胆草 赤芍药 连翘 獖猪爪 人参 川芎
谷精草汤(《审视瑶函》) 谷精草 白芍药 荆芥穗 玄参 牛蒡子 连翘 草决明 白菊花 龙胆草
龟鹿二仙膏(《证治准绳》) 龟板 鹿角 枸杞子 人参
羌活汤(《眼科百问》) 菊花 决明子 木贼草 苍术 防风 羌活 川芎 滑石 柴胡 薄荷 青皮 黄芩 山栀 桔
梗 枳壳 陈皮 甘草
羌活芎藁汤(《审视瑶函》) 半夏 杏仁 羌活 藁本 川芎 防风 茯苓 甘草 白芷 麻黄 陈皮 桂枝
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柴胡 黄芩 白术 荆芥穗 枳壳 川芎 防风 独活 羌活 前胡 薄荷 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除风汤(《银海精微》) 羌活 独活 川芎 桔梗 大黄 地骨皮 黄芩 麻黄 苍术 甘草 菊花 木贼草
沙参麦冬饮(《温病条辨》) 沙参 麦门冬 扁豆 玉竹 天花粉 甘草
补心汤(《眼科纂要》) 知母 连翘 远志 麦门冬 人参 黄芪 生地黄 甘草 当归 桔梗
补阳汤(《兰室秘藏》) 炙甘草 羌活 独活 人参 熟地黄 白术 黄芪 茯苓 生地黄 知母 柴胡 肉桂 白芍药 陈皮 泽泻 防风 当归身
补肝丸(《审视瑶函》) 苍术 熟地黄 蝉蜕 车前子 川芎 当归身 连翘 夜明砂 羌活 龙胆草 菊花
补肝散(《审视瑶函》) 羚羊角 细辛 羌活 茯苓 楮实子 人参 玄参 车前子 夏枯草 防风 石斛
补肾丸(《银海精微》) 磁石 肉苁蓉 五味子 熟地黄 枸杷子 菟丝子 楮实子 覆盆子 车前子 石斛 沉香 知母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 甘草 人参 当归(酒焙或晒干)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补水宁神汤(《审视瑶函》) 白芍药 当归 麦门冬 茯神 熟地黄 生地黄 五味子 甘草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黄芪 当归尾 赤芍药 川芎 桃仁 红花 地龙
补肾磁石丸(《证治准绳》) 磁石 菊花 石决明 肉苁蓉 菟丝子
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附子
坠血明目饮(《审视瑶函》) 细辛 人参 赤芍药 五味子 川芎 牛膝 石决明 生地黄 山药 知母 白蒺藜 当归尾 防风
驱风一字散(《普济方》) 川乌 羌活 防风 川芎 荆芥
驱风上清散(《审视瑶函》) 柴胡 黄芩 川芎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甘草
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 连翘 牛蒡子 羌活 薄荷 大黄 赤芍药 防风 当归尾 甘草 山栀 川芎
八画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拨云汤(《兰室秘藏》) 黄芪 柴胡 细辛 甘草 羌活 黄柏 荆芥穗 知母 升麻 葛根 川芎 藁本 当归身 防风 生姜
拨云退翳散(《银海精微》) 黄连 薄荷 川芎 菊花 楮实子 蛇蜕 蝉蜕 白芷 荆芥穗 蔓荆子 密蒙花 木贼草 防风 甘草 天花粉
抽风汤(《审视瑶函》) 防风 元明粉 柴胡 大黄 黄芩 车前子 桔梗 细辛
转光丸(《济生方》) 生地黄 茯苓 川芎 蔓荆子 熟地黄 防风 山药 白菊花 细辛
明目大补汤(《审视瑶函》) 熟地黄 白术 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甘草 当归身 川芎 白豆蔻 黄芪 附子 沉香 肉桂
明目地黄丸(汤)(《审视瑶函》) 熟地黄 生地黄 山药 泽泻 山萸肉 丹皮 柴胡 茯神 当归身 五味子
明目细辛汤(《兰室秘藏》) 川芎 藁本 当归梢 茯苓 红花 细辛 生地黄 蔓荆子 防风 羌活 荆芥穗 花椒 麻黄 桃仁
知柏地黄丸(汤)(《医宗金鉴》)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茯苓(去皮) 丹皮 知母 黄柏
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金匮要略》) 熟地黄 山药 茯苓 丹皮 山萸肉 泽泻 附子 肉桂
乳香丸(《审视瑶函》) 五灵脂 乳香 没药草乌 蚕砂 木鳖子
肥儿丸(《医宗金鉴》)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连 胡黄连使 君子 神曲 麦芽 山楂 芦荟 甘草
泄脾汤(《眼科纂要》) 黄柏 大黄 苍术 芒硝 知母 地骨皮 桑白皮 桔梗 生甘草
河间当归汤(《审视瑶函》)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肉桂 炮姜 细辛 陈皮 生姜 大枣
泻心汤(《金匮要略》) 大黄 黄连 黄芩
泻心汤(《银海精微》) 黄连 黄芩 大黄 连翘 荆芥 赤芍药 车前子 薄荷 菊花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甘草
泻肝汤(《审视瑶函》) 地骨皮 玄参 车前子 玄明粉 茺蔚子 大黄 知母
泻肝汤(《秘传眼科龙木论》) 防风 茺蔚子 五味子 细辛 黄芩 大黄 芒硝 车前子 桔梗
泻肝散(《银海精微》) 元参 大黄 黄芩 知母 桔梗 车前子 羌活 龙胆草 当归 芒硝
泻青丸(《原机启微》)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泻肾汤(《审视瑶函》) 麦门冬 山萸肉 枸杞子 生地黄 黄柏 知母 白芍药 当归尾 五味子 茯苓 独活
泻肺汤(《审视瑶函》) 桑白皮 黄芩 地骨皮 知母 麦门冬 桔梗
泻肺饮(《眼科纂要》) 石膏 赤芍药 黄芩 桑白皮 枳壳 木通 连翘 荆芥 防风 山栀 白芷 羌活 甘草
泻肺散(《审视瑶函》) 羌活 玄参 黄芩 芒硝 桔梗 地骨皮 大黄
泻脑汤(《审视瑶函》) 防风 车前子 木通 茺蔚子 茯苓 熟大黄 玄明粉 玄参 桔梗 黄芩
泻脾汤(《眼科纂要》) 黄柏 大黄 苍术 芒硝 知母 地骨 皮桑白皮 桔梗 生甘草
泻湿汤(《审视瑶函》) 车前子 黄芩 木通 陈皮 淡竹叶 茯苓 枳壳 山栀 荆芥穗 苍术 甘草
泻肝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芒硝 大黄 桔梗 柴胡 黄芩 知母 细辛 车前子
定志丸(《和剂局方》) 远志 菖蒲 人参 茯神 朱砂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党参 白术 茯苓 扁豆 陈皮 山药 莲子 炙甘草 桔梗 砂仁 薏苡仁
经效散(《审视瑶函》) 柴胡 犀角 大黄 赤芍药 当归尾 连翘 甘草梢
经验方(《眼科集成》) 沙参 当归 山药 白芍药 北五味 丹参 甘草 糯米 生地 百合 麦门冬 石斛 玉竹
神曲 薏苡仁 泽泻 蒲公英 银花 车前子 独活 荆芥 前胡
驻景丸(《银海精微》) 楮实子 枸杞子 五味子 人参 熟地黄 肉苁蓉 乳香 川椒 菟丝子
九画
荆防败毒散(《证治准绳》) 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 桔梗 茯苓 川芎 人参 甘草 薄荷 (或生姜)
栀子胜奇散(《原机启微》) 白蒺藜 蝉蜕 谷精草 木贼草 黄芩 草决明 菊花 山栀 川芎 荆芥穗 羌活 密蒙 花 防风 蔓荆子 甘草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白附子 僵蚕 全蝎
钩藤散(《审视瑶函》) 钩藤 陈皮 石膏 麦门冬菊花 人参 天麻 防风 茯苓 鹿茸 半夏 甘草
钩藤饮子(《审视瑶函》) 钩藤 麻黄 炙甘草 天麻 川芎 防风 人参 全蝎 僵蚕
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 白术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黄 川芎 当归 贝母 香附 桔梗 白芍药 甘草 姜 枣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柴胡 天花粉 当归 红花 山甲(炮) 大黄(酒浸) 桃仁(酒浸)
保阴煎(《顾氏医镜》) 熟地黄 生地黄 麦门冬 天门冬 牛膝 茯苓 山药 玉竹 龟板 鳖甲 龙眼肉
保胎清火汤(《审视瑶函》) 黄芩 荆芥穗 当归 白芍药 甘草 连翘 川芎 生地黄 砂仁 陈皮
顺经汤(《银海精微》) 当归尾 川芎 枳壳 小茴香 柴胡 陈皮 玄胡索 白芍药 青皮 香附 桃仁 红花 肉桂 热甚加黄连 黄芩
顺经散(《眼科纂要》) 生地黄 赤芍药 当归尾 川芎 苏木 红花 甘草 薄荷 黄芩 黄连 车前子 菊花 蒲黄 木通 大黄
胜风汤(《疡医大全》) 白术 柴胡 枳壳 羌活 白芷 川芎 独活 前胡 薄荷 桔梗 荆芥 甘草 黄芩 杏仁
独参汤(《审视瑶函》) 人参
将军定痛丸(《审视瑶函》) 黄芩 白僵蚕 陈皮 天麻 桔梗 青礞石 白芷 薄荷 大黄 半夏
养营汤(《眼科纂要》) 白芍药 熟地黄 白菊花 当归 草决明 枸杞子 茯苓 鹿角膏
养心明目汤(《眼科集成》) 生地黄 当归 麦门冬 天门冬 沙参 菊花 款冬花 桔梗 丹参 犀角 槐花 朱砂
养血升阳汤(《眼科金镜》)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五味子 枸杞子 防风 独活 熟地黄 蔓荆子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生地黄 麦门冬 玄参 白芍药 贝母 丹皮 薄荷 生甘草
养阴清燥汤(《眼科集成》) 沙参 五味子 山药 丹参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麦门冬 百合 百部 玉竹 石斛 白茅根 桑叶
洗心汤(《审视瑶函》) 黄连 生地黄 木通 山栀 甘草 当归尾 菊花
洗心散(《审视瑶函》) 大黄 赤芍药 桔梗 玄参 黄连 荆芥穗 知母 防风 黄芩 当归尾
洗肝散(《眼科集成》) 黄芩 龙胆草 山栀 前仁 木通 泽泻 赤芍药 甘草 石决明
洗肝散(《古今医统》) 当归 羌活 薄荷 山栀 生地黄 防风 大黄 龙胆草 川芎 甘草
宣明丸(《证治准绳》) 赤芍药 当归 黄连 生地黄 大黄 川芎 薄荷 黄芩
神消散(《证治准绳》)黄芩 蝉蜕 甘草 木贼草 苍术 谷精草 蛇蜕
神效黄芪汤(《兰室秘藏》) 蔓荆子 黄芪 人参 甘草 白芍药 陈皮
退赤散(《银海精微》) 桑白皮 黄芩 桔梗 赤芍药 当归尾 黄连 白芷 山栀 木通 连翘
退赤散(《审视瑶函》) 桑白皮 甘草 丹皮 黄苓 天花粉 桔梗 赤芍药 当归尾 瓜萎仁 麦门冬
退热散(《审视瑶函》) 赤芍药 木通 山栀 生地黄 黄芩 黄柏 当归尾 丹皮 甘草梢 黄连
退翳散(又名猪肝散)(《银海精微》) 海蛤粉 谷精草 夜明砂 猪肝
退热桔梗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桔梗 茺蔚子 大黄 玄参 芍药 防风 黄芩 芒硝
除温汤(《眼科纂要》) 连翘 滑石 车前子 枳壳 黄芩 黄连 木通 甘草 陈皮 荆芥 茯苓 防风 天花粉
除风益损汤(《原机启微》)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前胡 防风 藁本
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 陈皮 连翘 防风 知母 元明粉 黄芩 玄参 黄连 荆芥穗 大黄 桔梗 生地黄
十画
真武汤(《伤寒论》) 茯苓 白术 白芍药 生姜 制附子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桃仁 红花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破血汤(《眼科纂要》) 刘寄奴 红花 生地黄 赤芍药 菊花 苏木 丹皮 桔梗 甘草
破血红花散(《银海精微》) 当归尾 川芎 赤芍药 枳壳 苏叶 连翘 黄连 黄芪 山栀 大黄 苏木 红花 白芷 薄荷 升麻
柴芎汤(《审视瑶函》) 川芎 茯苓 柴胡 薄荷 细辛 半夏 黄芩 炙甘草 蔓荆子 陈皮 生姜
柴胡散(《审视瑶函》) 柴胡 防风 赤芍药 荆芥 羌活 桔梗 生地黄 甘草
柴胡清肝饮(《审视瑶函》) 柴胡 黄芩 人参 川芎 山栀 连翘 甘草 桔梗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 炙甘草 枳壳 白芍药 川芎 香附 陈皮
逍遥散(《和剂局方》) 柴胡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茯苓 薄荷 煨姜 炙甘草
透脓散(《外科正宗》) 生黄芪 山甲 川芎 当归 皂角刺
凉肺散(《眼科金镜》) 生地黄 桑白皮 白芍药 元参 菊花 麦门冬 当归身 甘草 细辛 车前子
凉膈散(《医宗金鉴》) 芒硝 大黄 车前子 玄参 黄芩 知母 山栀 茺蔚子
凉膈清脾饮(《外科正宗》) 防风 荆芥 黄芩 石膏 山栀 薄荷 赤芍药 连翘 生地黄 甘草
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 黄芪 人参 葛根 蔓荆子 白芍药 黄柏 升麻 炙甘草
益阴肾气丸(《兰室秘藏》) 茯苓 泽泻 当归尾 丹皮 五味子 山萸肉 柴胡 熟地黄 生地黄 辰砂
消风散(《和剂局方》) 荆芥穗 薄荷 羌活 防风 川芎 僵蚕 蝉蜕 茯苓 陈皮 厚朴 党参
消风散(《外科正宗》) 荆芥 防风 生地黄 当归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木通 甘草
消疳散(《审视瑶函》) 使君子 雷丸 鸡肝
丸(《医学心悟》) 玄参 牡蛎 贝母
汤(《眼科纂要》) 木贼草 密蒙花 当归尾 蔓荆子 生地黄 羌活 柴胡 荆芥穗 甘草 川芎 防风
海藏地黄散(《审视瑶函》) 大黄 熟地黄 玄参 潼蒺藜 防风 谷精草 黄连 白蒺藜 犀角 生地黄 蝉蜕 木贼
草 甘草 羌活 木通 当归
流气饮(《审视瑶函》) 荆芥 山栀 牛蒡子 蔓荆子 细辛 防风 白蒺藜 木贼草 玄参 人参 川芎
调气汤(《审视瑶函》) 白芍药 陈皮 生地黄 黄柏 香附 知母 当归身 枳壳 茯苓 甘草
调经散(《银海精微》) 香附 当归尾 大黄 黄芩 黄连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羌活 山栀 薄荷 木贼草 苏木 红花 甘草
调中益气汤(《审视瑶函》) 黄芪 升麻 陈皮 木香 人参 甘草 苍术 柴胡
调脾清毒饮(《审视瑶函》) 天花粉 连翘 荆芥 甘草 牛蒡子 桔梗 茯苓 白术 薄荷 防风 陈皮
通血丸(《证洽准绳》) 生地黄 赤芍药 甘草 川芎 防风 荆芥 当归
通草散(《银海精微》) 赤芍药 川芎 羌活 甘草 当归 麝香
通神散(《银海精微》) 菊花 谷精草 密蒙花 绿豆皮 苍术 石决明 甘草 黄芩 蝉蜕 木贼草
通明补肾丸(《银海精微》) 楮实子 五味子 枸杞子 人参 菟丝子 肉苁蓉 菊花 熟地黄 当归 牛膝 知母 黄柏 青盐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药 川芎 桃仁 红花 老葱 红枣 麝香 生姜
通脾泻胃汤(《审视瑶函》) 麦门冬 茺蔚子 知母 玄参 车前子 软石膏 防风 黄芩 天门冬 熟大黄
通脾泻胃汤(《银海精微》) 麦门冬 茺蔚子 知母 防风 黄芩 天门冬 大黄 一方又加黑参
通脾泻胃汤(《医宗金鉴》) 麦门冬 茺蔚子 防风 大黄 黑参 知母 天门冬 黄芩 石膏 栀子
桑皮散(《离娄经》) 苦葶苈 黄芩 牛蒡子 桑白皮 防风 荆芥 薄荷 甘草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 菊花 连翘 桔梗 杏仁 薄荷 芦根 甘草
桑白皮汤(《审视瑶函》) 桑白皮 泽泻 玄参 甘草 麦门冬 黄芩 旋覆花 菊花 地骨皮 桔梗 茯苓
桑白皮散(《审视瑶函》) 旋覆花 枳壳 杏仁 桑白皮 天花粉 玄参 甘草 甜葶苈 白菊花 防风 黄芩
十一画
理中汤(《伤寒论》)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炙甘草
菊睛丸(《审视瑶函》) 白菊花 巴戟 肉苁蓉 枸杞子
菊花决明散(《原机启微》) 石决明 石膏 木贼草 羌活 甘草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黄芩 草决明 白菊花
菊花通圣散(《医宗金鉴》) 芒硝 大黄 桔梗 白芍药 甘草 荆芥穗 当归 石膏 薄荷 川芎 麻黄 黄芩 山栀
滑石 连翘 防风 白术 羌活 细辛 菊花 蔓荆子
黄芪汤(《秘传眼科龙木论》) 黄芪 茺蔚子 防风 地骨皮 茯苓 大黄 人参 黄芩 甘草
黄芪汤(《审视瑶函》) 黄芪 麦门冬 茯苓 防风 人参 地骨皮 漏芦 知母 远志 熟地黄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 黄柏 黄芩 山栀
黄连解毒汤(《眼科百问》) 菊花 决明 木贼草 蒺藜 黄连 黄柏 黄芩 柴胡 薄荷 川芎 青皮 山栀 桔梗 枳壳 陈皮 大黄
黄连天花粉丸(《原机启微》) 黄连 菊花 薄荷 川芎 黄柏 连翘 天花粉 黄芩 山栀
黄芪防风饮子(《原机启微》) 蔓荆子 细辛 葛根 炙甘草 黄芪 防风 黄芩
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 连翘 桔梗 芦根 淡豆豉 生甘草 荆芥 牛蒡子 薄荷 竹叶
猪苓散(《银海精微》) 猪苓 车前子 木通 山栀 狗脊 滑石 萹蓄 苍术 大黄
羚羊角汤(《秘传眼科龙木论》) 羚羊角 人参 玄参 地骨皮 羌活 车前子
羚羊角散(《审视瑶函》) 半夏 当归身 川芎 白芷 防风 天麻 枳壳 甘草 茯神 羚羊角
羚羊角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羚羊角 防风 五味子 芒硝 大黄 知母 细辛
羚羊角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羚羊角 防风 知母 人参 茯苓 玄参 桔梗 细辛 黄芩 车前子
羚羊角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羚羊角 羌活 玄参 细辛 桔梗 黄芩 柴胡 车前子 茺蔚子 防风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 桑叶 川贝母 鲜生地 钩藤 菊花 白芍药 甘草 竹茹 茯神木
清肝汤(《眼科纂要》) 柴胡 芍药 山栀 生地黄 当归尾 防风 连翘 夏枯草 车前子 甘草
清肺饮(《眼科集成》) 桑白皮 地骨皮 麦门冬 天门冬 黄连 黄芩 葶苈子 大黄 槐花 紫苑 枇杷叶 竹叶 车前草
清凉饮(《眼科秘传》) 知母 桔梗 黄芩 羌活 山栀 菊花 密蒙花 木贼草 薄荷 甘草 车前子 当归
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 生地黄 玄参 麦门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竹叶 连翘
清脾散(《审视瑶函》) 薄荷 升麻 山栀 赤芍药 枳壳 黄芩 陈皮 藿香 防风 石膏 甘草
清痰饮(《审视瑶函》) 陈皮 半夏 天花粉 山栀 石膏 黄芩 茯苓 胆南星 枳壳 青黛
清震汤(《审视瑶函》) 升麻 赤芍药 甘草 荆芥穗 葛根 薄荷 黄芩 荷叶 苍术
清金凉肝散(《银海精微》) 黄连 黄芩 山栀 连翘 葶苈子 桑白皮 麦门冬 天花粉 赤芍药 葛根 荆芥 杏仁 青皮 甘草
清神益气汤(《脾胃论》) 茯苓 人参 白术 苍术 白芍药 升麻 防风 泽泻 生姜 黄柏 陈皮 青皮 甘草 麦门冬 五味子
清热地黄汤(《眼科金镜》) 熟地黄白芍药 川芎 当归 丹皮 黄柏 知母 五味子 玄参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石膏 生地黄 犀角 黄连 山栀 桔梗 黄芩 知母 玄参 连翘 丹皮 竹叶 甘草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石膏 桑叶 杏仁 枇杷叶 人参 甘草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十二画
葛花解毒汤(《审视瑶函》) 黄连 玄参 龙胆草 茵陈 葛花 熟地黄 茯苓 山栀 连翘 车前子 甘草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黄连 黄芩 白僵蚕 牛蒡子 连翘 陈皮 板蓝根 玄参 柴胡 桔梗 生甘草 马勃 升麻 人参
温胆汤(《三因方》) 陈皮 法夏 茯苓 甘草 竹茹 枳实 生姜 大枣
温经益元散(《目经大成》) 人参 黄芪 白术 枸杞 当归 鹿茸 枣仁 肉桂 附子 丁香
滋阴生光饮(《眼科临症笔记》) 熟地黄 五味子 覆盆子 生地黄 知母 黄柏 车前子 冬瓜子 枸杞子 甘草 玄精石
滋阴地黄丸(《眼科百问》) 熟地黄 生地黄 银花 夏枯草 菊花 山药 茯苓 山萸肉 丹皮 苦茗 天门冬 龙胆 草 泽泻 薄荷
滋阴地黄丸(《东垣试效方》) 当归身 黄芩 熟地黄 枳壳 天门冬 柴胡 五味子 甘草 生地黄 黄连 地骨皮 人参
滋阴地黄丸(《目经大成》) 地黄 当归 枸杞子 麦门冬 人参 肉苁蓉 天门冬 五味子 白芍药 女贞子
滋阴地黄丸(《眼科百问》) 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知母 黄柏 枸杞子 楮实子 远志 菊花 决明子 木贼草 白蒺藜
滋阴降火汤(《审视瑶函》)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芍药 麦门冬 川芎 知母 黄柏 黄芩 柴胡 甘草
滋肾地黄丸(《眼科百问》) 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知母 枸杞子 楮实子 远志 黄柏 菊花 决明子 木贼草 白蒺藜
犀角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犀角 防风 芍药 黄芩 羚羊角 知母 人参
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 犀角 生地黄 赤芍药 丹皮
疏风清肝汤(《医宗金鉴》) 当归尾 赤芍药 银花 川芎 菊花 甘草 柴胡 连翘 山栀 薄荷 荆芥 防风 灯草
十三画
蒙花散(《眼科纂要》) 密蒙花 木贼草 白蒺藜 地骨皮 桑白皮 蝉蜕 连翘 石决明 青葙子 菊花
简易知母饮(《审视瑶函》) 赤茯苓 黄芩 麦门冬 知母 桑白皮 黄芪 甘草 加竹沥冲服
新制柴连汤(《眼科纂要》) 柴胡 黄连 黄芩 赤芍药 蔓荆子 山栀 龙胆草 木通 荆芥 防风 甘草
十四画
茺蔚子丸(《审视瑶函》) 黄连 枸杞子 枳壳 青葙子 生地黄 茺蔚子 泽泻 石决明 细辛 麦门冬 车前子
石丸(《审视瑶函》) 肉苁蓉 磁石 菟丝子 巴戟 远志 熟地黄 石斛 桂心 五味子 木香 甘草
磁朱丸(《千金要方》) 磁石 朱砂 神曲
蝉花散(《眼科金镜》) 当归 川芎 谷精草 黄连 木通 赤芍药 红花 白菊花 犀角 木贼草 蝉蜕 羌活 茺蔚
子 生地黄
蝉花散(《银海精微》) 蝉蜕 菊花 蒺藜 蔓荆子 草决明 车前子 防风 黄芩 甘草
蝉花无比散(《异授眼科》) 蝉蜕 蛇蜕 羌活 当归 川芎 石决明 防风 苍术 茯苓 赤芍 炙甘草 白蒺藜
十五画
增液汤(《温病条辨》) 玄参 麦门冬 生地黄
镇肝丸(《秘传眼科龙木论》) 石决明 细辛 山药 茺蔚子 人参 车前子 柏子仁 茯苓 防风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 生白芍 生龟板
(捣碎) 玄参 天门冬 生赭石 生龙骨(捣碎) 生牡蛎
(捣碎) 川楝子(捣碎) 生麦芽 茵陈 甘草
镇肾决明丸(《秘传眼科龙木论》) 石决明 菟丝子 五味子 细辛 山药 生地黄 知母
熟地黄汤(《审视瑶函》) 熟地黄 糯米 人参 麦门冬 甘草 天花粉 生姜 大枣
十六画以上
糖煎散(《眼科纂要》) 牛蒡子 川芎 龙胆草 防风 大黄 当归 赤芍药 荆芥 甘草
藿朴夏苓汤(《医原方》) 藿香 厚朴 半夏 赤苓 杏仁 苡仁 蔻仁 猪苓 淡豆豉 泽泻
外用方剂
一画
一录散(《审视瑶函》) 芙蓉叶 生地黄各等分制法:洗净捣烂,外敷
二画
丁公藤眼药水 丁公藤2500克 尼泊金0.5克 吐温8010克
制法: 取丁公藤饮片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1∶3,用95%乙醇处理二次,第一次使溶液中含醇量达75%,第二次为85%,每次均放置24小时后过滤,第二次回收乙醇后加蒸馏水至800毫升,搅拌,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加活性炭4克,煮沸10分钟滤过,测定溶液中总固体含量(丁公藤提取物)乘热加入尼泊金。吐温80,溶解后放冷,用10%氢氧化钠调整pH至7.3,添加蒸馏水,使每毫升中含丁公藤提取物50毫克,100℃30分钟灭菌,经G3号垂熔漏斗精滤至澄明,灌封即得
七宝散(《银海精微》)琥珀、珍珠各10克硼砂1.5克珊瑚4.5克朱砂、硇砂各1.5克玉屑3克蕤仁20粒冰片、麝香各0.3克
制法:先将前七味俱研极细,方入后三味,再研,筛过,收贮,临卧以一米大许,点于翳膜处
七宝膏(《秘传眼科龙木论》)珍珠水晶贝齿各30克琥珀石决明各1克空青冰片玛瑙各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用水五升,煎至一升,去渣浓缩,入蜜15克,煎和为膏,点眼
八仙丹(《银海精微》)当归2克铜绿3克薄荷2克白矾3克黄连五倍子燄硝各1.5克轻粉0.6克
制法:共为极细末,用绢包,泡洗
三画
三黄液 黄连 黄芩 黄柏
万应膏(《医宗金鉴》) 川乌 草乌 生地 白敛 白芨 象皮 官桂 白芷 当归 赤芍 羌活 苦参 土木鳖 穿山甲 乌药 甘草 独活 元参 淀粉 大黄
制法:除淀粉外,用净麻油2500克,将药浸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巳足,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数刻,用布袋滤去渣,将油称准,每500克油对淀粉250克,用槐柳枝不时搅之,以黑色如漆亮如镜,滴水成珠,老嫩得宜为佳。 用油纸摊贴
上清散(《审视瑶函》) 乳香(另研) 没药(研) 脑子(另研)赤芍药 川芎 薄荷 芒硝 荆芥穗 郁金各五分
制法:共为细末,噙水,鼻内㗜之少许
千里光眼药水 千里光1000克 三氯叔丁醇5克 氯化钠5克注射用水适量
制法:取千里光饮片1000克,洗净,加蒸馏水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500毫升。 用95%乙醇三次提纯至无醇味,加蒸馏水2000毫升、活性炭10克,搅拌煮沸5分钟,冷却,冷藏过夜,滤过浓缩至900毫升,加活性炭3克,煮沸5分钟,冷藏过夜,滤过加热至70℃,逐一加入氯化钠,三氯叔丁醇,溶解后冷却,再用10%氢氧化钠调pH值至7.3,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100℃30分钟灭菌,经3号垂熔漏斗滤至澄明,灌封即得
广大重明汤(《审视瑶函》) 防风 川花椒 龙胆草 甘草 细辛各等分 剉如麻豆许大,内甘草不剉,只作一挺
制法:先以水一大碗半, 煎龙胆草一味,干一半,再入余三味,煎至小半碗,去渣,用清汁带热洗。 重汤燉令极热,日用五七次,洗毕,合眼须臾,痒亦减矣
小黄连膏(《圣济总录》) 黄连去须捣末 芦荟(研)各30克 龙脑(另研)1.5克
制法:先将黄连、芦荟末,以新绵裹,用水二盏,于银器内,以重火煮取汁,三分减二,入龙脑,以瓷瓶子内收,点眼
飞熊丹(《目经大成》) 雄精(研飞)12克 元明粉10克 硼砂6克 熊胆3克 冰片1.5克
制法:各味研匀,罐装听用
四画
五黄膏(《银海精微》)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黄丹
制法:共为细末,以芙蓉叶用冷水,或煎茶调,贴二太阳穴
贝齿散(《圣济总录》) 贝齿 丹砂(研)各0.3克
制法:上二味重研匀细,每用点珠管上
五画
石燕丹(《医宗金鉴》) 炉甘石120克 硼砂 石燕 琥珀各4.5克 鹰屎白3克 朱砂4.5克 冰片麝香各0.45克
制法:为极细末,研至无声,每用少许,水蘸点眼大眦
龙脑煎(《秘传眼科龙木论》) 龙脑0.3克 秦皮 防风 细辛 宣黄连 甘草各4.5克
制法:捣罗为末,以水一大碗,浸药末三日三夜,煎滤去渣,又入蜜120克,煎至五、七沸,入磁瓶内盛,勿泄气,每用点眼
龙脑黄连膏(《原机启微》) 黄连240克 冰片3克
制法:以水三大碗贮于磁器内,随入黄连于内煎,用文武火熬,每次熬成半碗,共二次,合于一起,入薄磁器内,重汤燉成膏,约半盏许,以冰片一克,用时酌量加之,不拘时,以少许点大眼角内
立胜散(《三因方》) 黄连 黄柏 秦皮 甘草各等分
六画
西瓜霜合剂 西瓜霜5克 月石0.2克 黄连5克 黄芩2.5克 秦皮2.5克
制法:加蒸馏水200毫升,煎到100毫升,滤过, 调整pH值,即得
光明眼膏(市售成药) 炉甘石 冰片 硼砂 黄连 白芷 加基质为眼膏
朱砂煎(《秘传眼科龙木论》) 冰片0.3克 乳香0.6克 朱砂16克 细辛 白芷 黄连 秦皮各30克
制法:共为细末,以水浸一复时,去粗用汁,以蜜150克煎之,点眼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 天南星 陈皮 苍术 厚朴 黄柏 姜黄 白芷 大黄 天花粉 甘草
七画
赤眼神效八宝丹(《异授眼科》) 当归30克 防风30克 黄连30克 朴硝60克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 铜青6克 白矾15克 郁李仁去皮四十九粒
吹震散(《审视瑶函》) 白丁香3克 白芨 白牵牛各9克
补漏生肌散(《审视瑶函》) 枯矾 轻粉 血竭 乳香各等分
局方汤泡散(《和剂局方》) 赤芍 当归 黄连
阿魏㗜鼻法(《张氏医通》) 阿魏 鸡内金 冰片
制法:为末,蜜和,捻箸头上,令中空通气,外裹乌金纸,去箸,每日塞鼻中
八画
拨莘方㗜药(《原机启微·附录》) 苍耳头 薄荷叶 盆硝 石膏各一钱 乳香 细辛 川芎各五分
治内障云翳神效方(《异授眼科》) 川椒6克 青梅三个 胆矾10克 青盐 砂仁 风化硝 铜绿各3克 杏仁七个 新绣花针三根 雄鸡化骨即鸡脾脏三个
制法:蒸馏水一斤,装入瓶内,浸七日,以铁化为度,过滤消毒调整pH值,点眼
经验洗眼散(《银海精微》) 大黄 栀子 防风 薄荷 川芎 羌活 甘草
九画
春雪膏(《普济方》) 硼砂0.6克 蕤仁0.6克 冰片1.5克
制法:研细烂,乳汁调成膏,以铜筯点之
点眼金丝膏(《圣济总录》) 龙胆草 大黄 黄柏 当归 山栀仁各30克 青竹叶100片 大枣去核二十枚 黄连60克灯芯 硼砂 乳香各7.5克
制法:用水五升,不拘冬夏,浸一时辰取出,于银器内慢火熬,不令大沸,候气尽汁,下火放冷,用绢绞取汁,于无风土处,澄一时辰去渣,于银器内,慢火熬令减半,入白蜜半斤,同搅不得住手,候有蜜香,以手挑起有丝即止,放冷再以夹绢袋子滤过,以瓷合盛之,每取一茶脚许,研冰片一字极细,入膏同研一二千遍令匀,取少许点之
点眼黄连散(《普济方》) 黄连为末0.15克 鸡子一枚去黄取白制法:先将黄连末研极细,和鸡子白,再入壳中,纸固塞勿令尘埃入,浸二日,后取点眼
点眼蕤仁膏(《圣济总录》) 蕤仁 好酥
制法:将蕤仁与酥相和研匀,摊碗内,后取艾一小团,烧令烟出,即将碗子复烟上熏之,待艾烟尽即止,重研令匀,每以麻子大,点两眦头,日两度
复方三黄眼药水(《眼科证治经验》) 黄连 黄芩 黄柏 龙胆草 连翘 秦皮 野菊花 桑叶 黄精各6克
制法:上药用水800毫升加热煮沸一小时,取出药液,过滤,再加水400毫升,煮沸半小时,取出药液,过滤,并将二次过滤之药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200毫升,加适量之月石,调节酸碱度至7~8之间,再二次过滤,然后隔水加热消毒
洗眼汤(《外台秘要》) 秦皮 黄柏 决明子 黄连 黄芩 蕤仁山栀 大枣
洗眼青皮汤(《审视瑶函》) 萎蕤 桑白皮 青皮 玄参 大黄栀子仁 青盐 竹叶
十画
秦皮汤(《外台秘要》) 秦皮 栀子 淡竹叶
秦皮煎(《圣济总录》) 秦皮30克 黄连60克 升麻30克
制法: 细剉,以水一升,煎取二合,澄取一合半,点眼中
秦皮汤(《秘传眼科龙木论》) 秦皮60克 秦艽 细辛 防风各30克 甘草15克
真珠散(《证治准绳》) 硃砂30克 冰片0.3克 真珠 水晶琥珀 马牙硝各15克
制法:共研如粉,每取如半小豆大点之烧伤眼药水及眼膏 虎杖一斤 地榆二两 银花 十大功劳各一两
制法:加水煎剂到1000毫升,反复过滤,再加尼泊金防腐, 将pH调至4.5~5.5灭菌,即成眼药水。 将上述眼药水1000毫升,浓缩成浸膏,再加白凡士林50~60%搅拌,后加冰片0.5克,灭菌即得眼膏。 每日点眼或涂眼数次
通顶散(《银海精微》) 川芎 白芷 谷精草 藜芦 防风 薄荷 牙皂 蔓荆子 细辛 蒲黄
十一画
10%黄连眼药水 黄连10克 硼酸3克 氯化钠0.5克 蒸馏水140毫升
制法:煮沸15分钟,冷却过滤,净得100毫升,调整pH值,即得,每日点眼4~6次1%黄芩素眼药水 黄芩素10克 氯化钠8.5克 尼泊金0.3克 蒸馏水适量,制成药液1000毫升制法:先将尼泊金用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氯化钠、黄芩素搅拌溶解,冷却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 7.3,滤过,添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100℃30分钟灭菌,经G3号垂熔漏斗精滤,灌封即得
十二画
琥珀散(《审视瑶函》) 乌贼骨3克 硇砂 琥珀 马牙硝 珊瑚 朱砂各15克 珍珠30克
琥珀煎(《审视瑶函》) 朱砂 贝齿各15克 琥珀 冰片各7.5克 马牙硝22.5克
散血膏(《审视瑶函》) 紫金皮 白芷 大柏皮 大黄 赤小豆 天南星 寒水石 姜黄各等分
制法:为细末,生地黄汁调成膏,敷眼四周
棉裹散(《银海精微》) 当归 黄连各3克 铜青0.21克 枯凡0.12克 朴硝1.2克
制法:各为细末,用细绢包绵缚紧,每一个约龙眼核大,要用时将一个用白汤半盏泡洗,一日二次硝炉散(《经验眼科秘书》) 羌活 防风 黄芩 川连 菊花
蔓荆子各9克 川芎 白芷各6克制法:将以上八味煎成浓汁,去渣,浓缩成糊,加入研细炉甘石15克,火硝2.5克,冰片0.3克,使之调匀即可
雄黄丸(《银海精微》) 全蝎 雄黄各6克 盆硝4.5克 乳香没药各6克 薄荷 川芎各3克 冰片0.3克
犀黄散(《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冰片10克 麝香1克 犀牛黄1克 西月石粉60克
十三画
搐鼻散(《银海精微》) 雄黄 辰砂各90克 细辛15克 麝香片脑各0.3克
㗜鼻药(《普济方》) 鹅不食草塞鼻中,立瘥
㗜鼻碧云散(《原机启微》) 鹅不食草6克 青黛 川芎各3克
十四画
碧霞丹(《审视瑶函》) 当归 没药各6克 血竭 白丁香 硼砂 马牙硝 片脑 麝香 乳香各1.5克 黄连9克 铜绿4.5克
制法:为细末,熬黄连膏和丸,如鸡头实大,每用新汲水半盏,于磁盒内浸,常用,每一丸可洗四、五日槟榔眼药水 槟榔1000克 尼泊金0.06克
制法:取干燥槟榔细颗粒1000克,用5%碳酸钠溶液适量浸泡湿润,晾干后,用氯仿10000毫升浸渍10天,滤过。用2%盐酸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浓缩至180毫升,加尼泊金,加热溶解,放冷,过滤, 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3,添加蒸馏水200毫升装入盐水瓶中热压115℃30分钟,放冷,经G3号垂熔漏斗过滤至澄明,灌封即得翠云锭(《外科正宗》) 铜绿3克 杭粉15克 轻粉0.3克
制法:共研极细末,用黄连3克,同川米百粒,水一杯,煎一半再熬,折去二分,和药作锭,阴干,临用清水磨搽
十五画
敷烂弦眼方(《审视瑶函》) 炉甘石30克 飞丹15克 枯矾7.5克 朱砂3克 铜绿6克
摩风膏(《秘传眼科龙木论》) 黄芪 细辛 当归 杏仁 防风松脂各15克 白芷 黄蜡各30克 小麻油120克
摩顶膏(《审视瑶函》) 空青 青盐各15克 槐子 白附子 木香各30克 牛酥60克 鹅脂120克 旱莲草取自然汁一升 丹砂7.5克 冰片1.5克
制法:共为细末,先以旱莲草汁、牛脂、鹅脂熬至三、五沸,再下诸药末,煎减一半,即倾入磁器内,备用
二十一画
麝香散(《审视瑶函》) 香附子 川椒目各等分 苍术 麝香各少许